书目

二十世纪西方艺术史(下卷)

内容简介

相较于1945年前的经典现代艺术,西方当代艺术在后现代思潮下呈断裂式的推进与革新之势,以更激进的形式、更前卫的理论探讨艺术与现实、艺术与感知、艺术与身体等话题。当代艺术瓦解了绘画、雕塑、摄影的传统分类,打破了高雅艺术与低俗艺术之间的界线;借助新的形式、材料或媒介拓展“艺术”概念,采用新技术手段扩大造型艺术的边界,并重新考察与塑造观者(艺术接受者)的角色,以此不断回应一再出现的艺术终结论。与本书上卷的写法不同,下卷谋篇布局的特色在于,以实验型艺术家个人所提供的创作个案为中心来展现当代艺术。本卷*一部分,即绘画—雕塑—实物—装置,由乌尔里希·莱瑟尔所写;第二部分,即建筑,由诺伯特·沃尔夫所撰,建筑部分占本卷篇幅的四分之一。丛书简介:“未来艺术”意味着艺术的未来性,也是向可能性开放的实存行动。作为实存行动的“未来艺术”应该是高度个性的,是对*球民主体系造成的人类普遍同质化和平庸化趋势的反拨,所以它是带着普遍观念镣铐的自由舞蹈。本丛书力图体现二战后日益介入社会生活,以此来回应“艺术终结论”的“未来艺术”。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乌尔里希·莱瑟尔(UlrichReier),1961年生于慕尼黑,自1994年起成为自由作家,同时担任文字和图画编辑。已发表有大量文章、展评和艺术评论,并参与撰写了多部展品目录册和辞典,研究重点是巴洛克、洛可可和古典现代主义艺术。
诺伯特·沃尔夫(NorbertWolf),1949年生于德国雷根斯堡,1992年获慕尼黑大学教授资格,此后曾在德国多地担任客座教授,并从事专业类书籍和文章的撰写。已发表有大量文章,内容涉及中世纪宗教艺术、泥金插图手抄本、委拉斯开支、皮拉内西、浪漫派绘画、欧洲风景画、19世纪艺术和艺术理论等。
译者简介:杨劲,女,柏林洪堡大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副教授,校二级科研学术骨干,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2012年“浦江人才”计划入选者。已出版专著两部,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丛书

未来艺术丛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