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新时代人大预算监督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人大预算监督的视角

内容简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大预算监督制度在开放中不断汲取国际先进经验,同时根植于中国本土的改革步伐从未停歇,通过民主法治、公开透明、强化监督、提高绩效、全面管理等改革实践,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人大预算监督新模式。从政府的钱袋子到支撑国家治理,预算的地位在不断提升;从收支账本到推动民主法治进步的利器,预算的作用在不断凸显;从履行政府职能到人民福祉的承载,预算的核心越来越聚焦于“以人民为中心”。但仍存在着诸如预算编制与审批形式重于实质、预算执行和调整不严格、预算监督与评价不完善、实践层面的预算统一和完整远未到位等问题,距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实现全面绩效管理”尚存很大差距。因此,如何发展和完善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的中国特色预算监督管理制度?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系统分析及解答。本书基于人大预算监督的视角,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预算监督理论与实践,包括十章内容。各章具体安排如下:章介绍中国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大监督制度;第二章梳理我国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的内涵、对象、内容、定位、及其功能作用;第三章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至开启新时代前、新时代后(党的十八大以来)三个阶段,总结提炼我国人大预算监督的发展历程;第四章系统分析新时代人大预算监督的组织体系、程序、方法、依据以及主要内容;第五章全面总结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背景、意义、顶层设计、内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创新等;第六章就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进行探讨,分析人大监督向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拓展的意义、内容、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措施;第七章从监督范围(全过程监督与全口径审查)、监督链条(从收支合规性向全过程绩效性拓展)、监督方法(从传统手段向预算联网监督拓展)、监督主体(重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等四个方面归纳总结中国新时代人大预算监督的创新;第八章对新时代人大预算监督的效果进行评价,发现新时代以来,人大预算监督重点愈加清晰、监督程序逐步完善、监督力度及作用持续增强;第九章围绕地方人大贯彻落实预算法和党中央改革措施,梳理其积极开展的地方探索,并总结其形成的宝贵经验;第十章对新时代人大预算监督的中国特色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作者简介

李燕、女、1982年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专业并留校任教至今,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政府财政预算理论与实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领域与方向为政府预算理论与实务、财政理论与政策等,取得大量的学术成果。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