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靡不有初:柏拉图世界的开端(六点评论)

内容简介

柏拉图戏剧对话四十二篇,可分为四幕二十八场,构成了一部雅典帝国兴亡大剧。《巴门尼德》就戏剧时序而言排在位。公元前454年夏天,雅典帝国悍然将提洛同盟的金库转移到了雅典,当年7-8月间,泛雅典娜大节胜利举行。远在意大利的爱利亚学派对如日中天的帝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派领袖巴门尼德与芝诺到访雅典却寄身城外,在朋友的私宅中向年轻的苏格拉底传授与雅典民主制帝国盛行的多元哲学相对立的一元哲学。在伯里克利治下雅典民主制帝国登峰造极的关键时刻,巴门尼德及其哲学的到来,为帝国日后深陷“一”与“多”之间的思想纷争埋下了伏笔,而苏格拉底身为柏拉图对话的主人公,次登台亮相便是作为巴门尼德与芝诺传法的对象,其后的命运亦可知矣。《普罗泰戈拉》在全部柏拉图对话中列第二,与位列的《巴门尼德》恰成反对:随着雅典帝国中后期寡头派与民主派政治力量此消彼长,(同情贵族-寡头派政治立场的)哲人苏格拉底与(支持民主派意识形态的)智者普罗泰戈拉两相对峙,哲学一元论与多元论的斗争方兴未艾。在爱利亚学派后人与苏格拉底的谈话中,巴门尼德被尊称为“我们的父亲”(《智者》241d),在雅典上流阶层的大聚会上,普罗泰戈拉向众人自称“论年纪可以做你们的父亲”(《普罗泰戈拉》317c)。这两位“父亲”的精神斗争,贯穿柏拉图戏剧对话始终,这是苏格拉底哲学生涯与政治生活的起点,也是柏拉图创造的世界的开端。

作者简介

张源,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国家人文研究所中国委员,美国罗阿诺克大学哥本哈弗驻校讲席教授(2017年度),研究兴趣为比较视域下的文学与思想史。

目录

在售商品

86家店有售 新书81家
19.98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