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研究

内容简介

外汇储备对于一个开放经济体而言至关重要,是融通国际收支赤字、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币汇率稳定、举借和偿还外债的保证等。但持有外汇储备是有一定的代价的,体现为用它进口资本品的投资收益率(机会成本)、造成资源的浪费等。储备增长过快还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使本币产生升值压力,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权受到限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不利影响,等等。在国际资金流动规模日益庞大的情况下,一国如何确定储备的合理数量是各国积极探讨的问题。同时,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货币升值预期、货币政策灵活性下降等负面影响如何缓解,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美元的不断贬值使各国储备资产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发展中国家如何对外汇储备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保值、增值,是货币当局面临的一个现实而重要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笔者选择“中国现阶段外汇储备管理研究”为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讨论。通过本书的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创新观点:①当前国际上通行的外汇储备规模理论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这些理论都有各自的优势,当然也不乏不足之处。本书认为,各国应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理论来确定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②中国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将是巨大的,而储备供给却不容乐观。危机发生时,被冲击国的外汇储备需求急剧上升,而外汇储备的供给却急剧下降,所以,发展中国家需要外汇储备的超前积累来满足危机时的需要。因此,我国现有外汇储备的规模并不明显偏大,现有储备规模应该包括未来储备的超前积累部分。③短期内,由于中央银行的干预和不完全的市场机制,使外汇储备增长与物价上涨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但从长期来看,外汇储备可以通过影响货币发行而间接影响消费物价指数,从而增加物价上涨的压力;外汇储备增加会导致人民币升值,但二者的相关系数较小,从长期来看,外汇储备增加必然会导致本币升值;外汇储备和货币供应量的被动增加,使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主动性大大降低;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导致货币供给渠道改变,对东西部贫富差距扩大有一定影响,体现在:外汇储备增长与东西部人均GDP差距和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扩大之间有较大程度的一致性,同时,东部居民消费水平增长明显减慢,这与同期高速增长的外汇储备和人均GDP不相协调,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东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作用已经进入“边际效益递减”阶段。④建议从制度上和机制上解决外汇储备增长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加强外汇市场建设,推进汇率制度改革;加强对资本项目的监管;稳步推进对外直接投资;积极采取其他冲销措施;积极发展货币市场等。⑤建议成立国务院领导下的由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相互协调的国际储备战略决策小组,实现各部门对储备管理的高度协调和配合。对于外汇储备委托经营部分和中央银行自营部分提出了建立相应的授权系统。⑥在外汇储备结构管理方面,可将外汇储备分成两大部分分别管理:是稳定组合和投资组合。同时,对我国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和货币结构安排做出了设计。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