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城市郊区保障性社区居民活动行为与公共设施布局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的城镇化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以年均1%的增长率快速演进,而城市人口空间分布趋于郊区化。近年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我国各地城市改善居生、推进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2009年,上海开始规划建设以保障性住房为主的近郊6大动迁配套基地。2009年下半年,确定了第二批23个大型社区的规划选址,2010年开始启动其中9个基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开发建设。这些社区完全建成后,上海郊区将会增加人口约400万。与传统居住区相比,由于安置和集聚的对象为中低收入群体,保障性社区在住户类型方面,主要为动迁安置房(为中心城动迁配套)、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还有少量中低价普通商品房;选址方面,基本上位于中心城外环线之外的近远郊。郊区的公共交通配套与中心城相比具有空间非均衡性,郊区低收入居民使用公共服务设施的活动需求和出行行为具有独特性。除了住房,公共服务设施是决定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的关键,它们不仅是社区居民活动的场所和地点,还具有形成和维持居民之间非正式交往的社会联系功能。伴随保障性社区居民逐步入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所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深化:由于郊区交通(特别是公共交通)的空间供给特征以及居住人群的低收入且多元化等影响,居民使用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活动特征和需求重点与中心城社区或中高收入人群聚居的社区,存在很大差异。目前郊区社区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与居民活动需求之间的不适应状况非常突出,居民满意度较低。在上述背景下,《城市郊区保障性社区居民活动行为与公共设施布局研究》以上海市郊区保障性社区的手机数据、POI数据、调查数据等多源数据采集为基础,采取交通和城市规划等多学科理论交叉研究与实证调查结合的方法,系统地解析居民活动行为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研究成果是对交通行为分析理论以及社区公共设施空间规划理论体系的深入与补充,同时为上海市郊区保障性社区的后续规划以及已建社区公共设施配建的完善,提供坚实的研究依据。

目录

在售商品

17家店有售 新书13家
12.0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