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凤阳明中都字砖(上、下册)

内容简介

唐*生、阚绪杭编*的《凤阳明中都字砖(上下)(精)》是2009年至2012年第二次修复安徽凤阳明中都午门期间,从大量回收的明代中都建筑废砖中拣选出部分字砖,按照砖文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编纂而成。凤阳明中都的营建用砖量之大至今无法统计,其中*大部分砖无字,有字的砖只是少数。这次所收集的480余块字砖内容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砖文反映的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记载了当年烧砖有13府34县等地方政府单位,其地域范围遍及如今的安徽、江苏、江西、湖南、湖北五省。还有大量的砖是中都军队所烧制,其军队编制有留守司、凤阳卫、长淮卫、怀远卫等17个卫所及千户、百户、总旗、小旗等单位,基本反映了建造中都城的这一庞大的烧砖机构和劳役人群,实证当年千军万马营建中都的历史。中都字砖不仅仅是一种标识,*是一种文字记载,它填补了明代实物史料和历史文献的空缺,充分证明了砖文的历史价值*大于实际意义,砖就变成了文字和史料的载体。砖文中的简体字、假借字、随笔和造字等,说明它来自民间基层工匠之手,揭示了在汉字变体演进过程中的现象,起到了承载的作用。*重要的是在文字变革定型和书法艺术发展中具有创造性的价值和意义。本书出版可供历史学、文献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和书法艺术等研究者参考。

作者简介

  唐*生,1963年生,安徽省凤阳县府城镇人,中共党员。凤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凤阳县博物馆馆长,大明旅游总公司董事长,文博馆员。中国紫禁城学会会员,安徽省文物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博物馆学会理事,安徽省考古学会会员,朱元璋研究会副秘书长等。1980年参军,1984年退伍后一直在凤阳县文物管理所从事文博研究和业务管理工作。参加了凤阳县卞庄钟离墓和金董大古堆龙山时期文化遗址等重要考古发掘,参加第二次、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和**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等工作。特别是配合和完成了国家和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制定凤阳县明中都城与明皇陵大遗址保护规划及诸多文物修复方案编制。主持凤阳县新建博物馆陈列布展和文物整理研究等工作。先后获得滁州市“劳动模范”称号和滁州市第二、三届“文化百优先进个人”等。出版《凤阳明皇陵建制与石刻艺术》(副主编),参加整理、编撰出版《凤阳大东关与卞庄》,发表《明中都皇城内外金水河》、《浅析明中都兴废与凤阳花鼓的形成》、《刍议明中都历史价值和明中都皇城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等论文多篇。阚绪杭,1949年1月生,安徽省明光市(原嘉山县)人,中共党员。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安徽省文物学会副理事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省直宣口“四个一批”拔尖人才等。1968年至1971年参军,1972年至1975年在南京大学考古专业就读,毕业后至2009年退休前一直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20世纪70年代以来深入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研究,确立了薛家岗文化、侯家寨文化、双墩文化等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取得柳孜隋唐中国大运河考古及钟离国墓葬等重大考古成果,填补了安徽这块处女地多项考古空白,揭开了安徽考古事业的新篇章。柳孜大运河考古和蚌埠双墩春秋钟离君柏墓考古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还获得国家文物局科学技术进步和田野考古技术两项三等奖。出版《淮北柳孜大运河遗址》、《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上下册),获得安徽省社会科学一、二等两项*作奖。还出版《凤阳大东关与卞庄》、《钟离君柏墓》(上中下册)、《凤阳明皇陵建制与石刻艺术》等*作,发表《望江汪洋庙新石器遗址》、《潜山公山岗战国墓群发掘报告》、《试论淮河流域的侯家寨文化》、《安徽淮河流域的史前文明——双墩文化及其序列的初步探讨》等数十篇考古学报告与论文。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