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明代平谷志料辑校

内容简介

目前,平谷地区发现早的动物化石地,为峪口镇胡家营村西孟良洞沟遗址,经专家初步研究,认为至少包括鬣狗、熊、马、犀牛、羚羊、驼、牛、鹿等门类化石,与周口店的时代较为接近,其年代范围约为78.1万年前至12.6万年前;早的古人类活动遗迹,为东部山前台地、河流两岸的12处旧石器出土地点,时间约在几万年乃至10万年前;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为北埝头、上宅两处遗址组成的上宅文化遗址,距今约七千多年。这些都是没有记载,而有遗迹见存者。见于典籍记载的,早的陵墓,相传为山东庄渔山“岗阜窿然,形如大冢”的轩辕黄帝陵。早的河流,流经全区的沟河,战国后期成书的《竹书纪年》“魏·梁惠成王”下所记“十六年,齐师及燕师战于沟水,齐师遁”。沟水即是沟河,而梁惠成王十六年,即周显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至少从公元前355年起,洵河就叫这个名字,至今未改,已有2300余年了。早记载平谷的,为东汉班固所作《汉书》,“地理志”下:“渔阳郡,户六万八千八百二,口二十六万四千一百一十六。县十二:渔阳、狐奴、路、雍奴、泉州、平谷、安乐、厍奚、犷平、要阳、白檀、滑盐。”渔阳郡有12属县,平谷为其中之一,其它县或撤或并早已无存,独平谷延续至今。平谷建县于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如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所记:“平谷在盘山西,故称盘阴,本古渔阳郡地。汉初封卢绾于此,绾亡始置县。”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平谷县志》亦记:“汉高祖封臧荼为燕王,五年灭荼,以其地封卢绾。十二年绾亡,复为渔阳郡,领县十二,平谷其一。邑名平谷自此始。”可知建县之大概。后代有更迭,域有变迁,治有裁设,因时因势,不一而同,相关记述亦简。直至明初,始有县志,可惜未曾传世,深以为憾。研究中,发现《大明一统志》《四镇三关志》《长安客话》《帝京景物略》《蓟州志》等诸多典籍,或详或略都有关于平谷的记述,尤其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蓟州志》,简直就是明代《平谷县志》的摘编!当年,《竹书纪年》佚失,后人从各种典籍中加以辑校订补,使今人得以知其大致原貌,且对后世研究历史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所引“十六年,齐师及燕师战于沟水,齐师遁”,即出于此。不然,我们就很难知道关于沟河的早记载,而沟河水运大概也不会晚于此时了,其历史价值由此可见一斑。便欲效诸前贤,而生辑校之念。

作者简介

柴福善,北京市平谷区人,1956年12月生。曾任县委党史办副主任、县文化文物局副局长、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区文联副主席、区政协常委、学习与文史委员会主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1982年起发表文学作品,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诗歌百余首、散文400余篇,多篇作品被转载,并收入多种文集。散文集《江山有待》荣获全国第五届冰心散文奖,《两栖集一柴福善散文精粹》被中国散文学会指定为2012年特别推荐书籍。出版散文集《逍遥人生》《岁月无痕》《往事与乡情》《核桃树下的王蒙》《秦时明月》《江山有待》《两栖集》及校注《李锴诗文集》,与古建专家罗哲文合著《中华名寺大观》《中华名塔大观》《中华名桥大观》《中华名园大观》《中华名楼大观》及《中国的世界遗产》,编著《平谷寺庙志略》《平谷古树名木图志》《志书补遗》《平谷史话(修订本)》《峪口史话》《独乐河史话》《马昌营史话》《镇罗营史话》《大兴庄史话》《丫髻山》《丫髻山楹联匾额》《丫髻山碑刻》及《丫髻山传说》,主编《沟水长歌》(三卷)《平谷文物志》《情满石林峡》等。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