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网络社会学:学科定位与议题

内容简介

二十多年前,对社会学理论有着几近狂热的研究兴趣。顺着学习上的特殊机缘,长达五年时间,大量研读韦伯(M.we。ber)的各种著作,除了想尽办法在海内外找寻所有韦伯著作和文章的英译,还花时间修习德文,以便能够查对原典真正的意思。这五年中,韦伯一直是我生活与学习的重心:大学主修经济学,与韦伯有着专业上的接近;参与科际整合研讨会,持续三年半每周研读西洋社会经济史,就为了能贴近韦伯对西方世界的分析;为了认识基督教义,到神学院修希腊文解经及新旧约神学;为了掌握韦伯新康德主义的精神,在哲学系(所)旁听了四年课程;为了理解韦伯对法律社会学的讨论,阅读西洋法制史……那种着迷程度,现在想起来还真执着呢!举凡韦伯著作年代、思想脉络、英译错误之处,都深藏心中,成为波兰尼(MichaelPo.Ianyi)所言的“默会知识”。当年一心一意想要成为韦伯专家,投入的心力不可细数,两巨册《经济与社会》,随着讨论课实实在在地读过一遍,有几本韦伯著作,甚至阅读超过五遍,没有什么议题是不曾触碰过的。互联网的普及带给了人们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而对互联网的社会学研究将构成网络社会学;网络社会学将不只是社会学的一个研究领域或一种研究取向,而是有可能成为社会学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研究取向,它有可能在21世纪重写整个社会学研究的历史和基础。在本书中,作者具体阐述了网络社会学的学科定位和研究范围。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