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薛暮桥晚年文稿

内容简介

本书第二部分是作者在1979年——1988年间未曾公开发表的一部分文稿。这部分文稿时间跨度较大,跨越了改革开放的两个阶段,即1979年——1984年国民经济调整和体制改革起步阶段,和1985年——1988年改革开始全面推进及宏观失控阶段。在1979年——1984年这些文章中,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理论家,作者以丰富的经验材料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经济问题的主要根源,是僵死的计划分配资源和计划定价制度,系统论证了“让价值规律在市场上自发地调节价格”的市场制度的有效性。同时,作者力主对国民经济进行必要的调整,并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初步的探索。1980年他为政府草拟了市场取向改革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关于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1981年——1985年期间,他又组织了对价格、金融、财税等体制的研究,并提出改革的意见。这些意见既符合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又切实可行。凡是得到采纳和实施的,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他还率先提出不仅要在分配领域进行改革,还要在流通领域进行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1986年——1988年的几篇文章,主要内容是反对通货膨胀,要求加强宏观调控。这些文章只是作者在当时政策咨询和理论研究中所写文章的一小部分,实际上是过去几本论文集的补充。阅读这些文章时,最好同过去出版的几本论文集结合起来研究。附录在最后的《上海市青浦县小蒸公社调查纪要》,是1961年作者在陈云同志领导下对大跃进、公社化后农村中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对于60年代初经济调整工作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反映了当时既想纠正错误又难以纠正的困难处境。

作者简介

薛暮桥,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总干事。原名薛雨林,江苏无锡人。早年因贫辍学,投考沪杭甬铁路当练习生。1926年任杭州览桥铁路站站长。1927年2―6月,任沪杭甬铁路总工会常务委员、组织部长,6月被捕入狱。1930年底保释出狱。1932年1月在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参加中国农村经济调查。1933年2月至1934年5月,在广西师范专科学校任教。1934年10月至1938年10月,任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理事,主编“中国农村”月刊。1938年10月至1942年底,参加新四军,任新四军军部教导队训练处长、抗大五分校、抗大华中总分校训练部长。1943年1月至1947年10月,任山东战时工作委员会(省政府)委员兼山东分局政策研究室主任、省工商局局长、省政府秘书长兼实业厅长。1947年10月至1949年10月,任华北各解放区财经联合办事处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央财政经济部秘书长。1949年至1952年末,任政务院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秘书长兼私营企业局局长。1953年初至1958年夏,任国家计委委员、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1958年夏至1962年初,任国家经委副主任、中央财经小组秘书。1962年初至文化大革命时期,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全国物价委员会主任、中央财经小组成员兼秘书。1976年起,任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顾问、所长,国家计委顾问。1980年5月,参加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工作。同年7月,任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总干事。1982年5月至1985年5月,兼任国家体改委顾问。1985年6月,任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总干事。他曾是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第六届代表、常委、财经委员会委员、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有《中国农村经济常识》(1936)、《农村经济的基本知识》(1937)、《政治经济学》(1942)、《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1943)、《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1947)、《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的经济工作》(1945―1948)、《中国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集体写作,1959)、《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1979)、《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1979、修订版1983)、《当前我国经济的若干问题》(1980)、《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改革》(1982)、《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管理经济》(1985)、《我国物价和货币问题研究》(1986)、《解放思想、深化改革》(1988)。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