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世界独生子女成才100例

内容简介

近几年来,有关家庭教育的读物逐渐多了起来,但是关于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专著却难能见到。独生子女教育和独生子女成才的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热点之一。——有的独生子女家长爱子心切,孩子要什么买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管束;——有的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只要听说是对孩子心智发展有好处的器材,花再多的钱也去买,如电脑游戏机、手风琴、电子琴、钢琴等,也不问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爱好;——有的独生子女家长盼子成才,社会上办什么班都要让孩子去参加,如美术班、舞蹈班、乐器班、计算机班等,也不管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在国外,最早将独生子女教育列为研究专题的是美国学者博汉农。他于1898年发表论文《家庭中的独生子女》,认为独生子女既有温和、正直、顺良、宽容等优点,又有自私、撒娇、嫉妒、固执和早熟的缺点。博汉农还把独生子女归类为“问题儿童”。以后,德国儿科医师内特尔出版了《独生子女及其教育》一书,将独生子女的缺点归咎为两种原因:一是家长尤其母亲的溺爱,一是没有兄弟姐妹,缺乏教育的重要因素——儿童伙伴。西方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排行学派对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则完全持悲观论点。排行学者认为许多独生子女都“没有出息”,“只有很少几个闻名于世的独生子女干得不错”。上述观点不能不使人感到困惑。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讲,独生子女与多子女相比较,都具有更优越的成才环境和条件。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成长的独生子女,他们的活动天地无限广阔,他们的儿童伙伴多得不胜枚举,他们并不缺乏教育因素。为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证明上述论点是站得住脚的。作者浏览了世界上众多名人的自述、自传、别传、外传、软闻轶事、访问记,等等。这项工作并非是轻而易举的。许多名人的自述和传记中并没有专门交待他们的排行,这就需要到别的书籍和资料中去搜寻。通过几年不懈的努力,作者终于在书的海洋中发现了一个“新大陆”:许多独生子女不是没有出息,而是非常有出息,世界上不少赫赫有名的专家学者、文坛巨匠、文艺界的明星、卓越的领导人、社会活动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工人运动领袖、工商界的巨贾,就是独生子女出身!为了把这个“新大陆”奉献给望子成龙、盼子成才的独生子女家长,使他们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作者在几年之前就开始酝酿编著《世界独生子女成才100例》这部书。在汉语中,“百”这个词既可以表示数目,又可以由原义引申出来,表示众多的意思。这就恰好可以与排行学者关于“只有很少几个闻名于世的独生子女干得不错”的论点,针尖对麦芒了。对成才的含义,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阶级,有着迥然不同的标准。所以在选例中特别注意入选人物是否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这个问题。各例的排列顺序,全部以每例主人公的出生年月的先后为序。每例独立成篇,包括“毕生的伟大成就”、“成才的大概经过”和“成才的重要因素”三个部分。三部分的篇幅长短,因人而异,各有所侧重,以突出各自的特色和最富于启发性的内容。书中每一例,都力求做到言简意明,短小精悍。只是对于一些个别特别突出的事例多用了一点篇幅。例如,领导美国战胜德、日、意法西斯的罗斯福总统,他母亲为了把他这个独生子培养成为栋梁之材,认真执行一项旨在使小罗斯福“心灵纯洁高尚”的计划,并在做法上尽量使他以为是在按照自己的爱好行事。他母亲的计划相当成功,小罗斯福很健康、快乐,而且很听话。再如,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殖民主义者的监狱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他为教育自己的独生女英迪拉,在狱中给女儿写了200多封信,这200多封牵肠牵肚的家信,既有各方面的知识,又有做人的道理。这200多封家信的教育效果,决非任何其他的教育所能替代,对英迪拉后来的成才助益匪浅。对于像这些特别生动、特别有启发意义的事例,作者则不惜花费较多的笔墨。

目录

在售商品

3家店有售 新书0家
5.0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