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影像传播论

内容简介

随着影像技术、印刷技术、电子传播技术等的数字化和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进入"视觉化"、"图像化"时代。与"视觉化"、"图像化"紧密相关的关键词之一是"影像"。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新闻传播中,还是在新闻传播学的学术研究、不同学科的著述、文献中,人们都常常听到、读到、用到"影像"这个概念,但是,对"影像"却从未做过认真的界定。影像究竟是什么?应当如何界定其内涵?影像的本质是什么?影像传播的规律有哪些?等等,关于影像本体的研究少之又少;有关"影像传播"的理论研究也不多见。在国外,对于视觉传播的研究有一些著述,但是具体到影像,尤其是将摄影、电影、电视等融为一体的影像传播著述也不多见。本书以大众传播理论、视觉心理学、视觉传播理论等为依据,以影像本体研究、现代社会中影像传播的特点、过程、效果、功能、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影像传播者和受众研究等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影像传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并且,以批判的眼光来分析影像传播带来的社会问题,提出改进、提高影像传播质量、加强影像传播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建议。本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影像传播和理论、视觉传播与影像传播的发展历程、影像世界的特点、影像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其对人类文化的贡献;第二部分,对影像本体进行研究,包括影与像、影像释义、影像的本质、影像的种类、影像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等具体内容;第三部分,影像传播研究,包括影像传播技术、影像的作用、影像传播的社会功能、影像传播的文化价值取向、影像传播中的法律与伦理问题以及视觉化、全球化、网络化背景下的影像传播等;第四部分,就缔造现代化的中国影像文化、加强队伍建设、受众教育与媒介批评和影像传播学学科建设等提出了建议。

作者简介

盛希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文学(新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摄影家协会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副院长,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教育培训部常务副主任。主要著作:《新闻摄影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新闻摄影》(主编),全国高等教育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