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区域经济重点学科系列丛书:能源安全评价

内容简介

《区域经济重点学科系列丛书:能源安全评价》基于经济学和政治学角度,对能源安全基于国外的对比评价,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第一章对国际主要能源的可采储量、国际能源的消费和生产现状,国内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第二章对世界能源供需格局的新变化的各种冲击因素,世界主要大国的能源安全形势进行了比较评价。基于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分析了我国在石油进口路径和储备,能源消费的结构和利用效率,“蓝色圈海运动”与“绿色能源革命”对我国能源安全造成的挑战,评价了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新形势。第三章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和评价模型,基于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进行了一个实证研究。第四章基于国际能源市场、能源价格、能源效率与节能政策评价了影响我国能源安全的主要因素。第五章与第六章基于朴素指标法、弹性系数法、ARIMA法、灰色CM法,对我国能源需求和能源供给进行了评价研究,考察了我国能源供需的缺口。第七章在对能源效率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一个综述的基础上,对我国单要素能源效率和全要素能源效率、高耗能产品的能耗进行了跨国比较评价;基于省际层面对国内28个省区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对我国高耗能的钢铁行业能源效率的“回弹效应”进行了具体的评价。第八章对国内国外能源运输的安全特征和风险因素进行了研究,对国内各种能源运输方式的效率进行了对比评价,对国外海上能源运输分等级进行了安全评价,提出国内外运输安全的政策选择路径。第九章基于能源的消费结构与可再生能源的供给、环境对能源消费的承载能力,评价了我国能源消费环境的安全。第十章使用区域能源安全风险系数,基于能源实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视角,对能源的区域安全进行了跨国的比较评价。第十一章基于我国能源安全框架,如何通过能源进口安全、运输安全、结构安全、国际能源投资和新型能源国际秩序的建设,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作者简介

陈凯,男,1961年10月生,博士。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从事区域经济学和能源经济学教学与科研工作。1999年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博士毕业,2000年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2002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经济学留学,2004年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为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主讲区域经济学等课程20年次,发表论文85篇,出版流域治理产权分析与经济评价、农户经济、区域经济比较、清洁能源发展研究、都市农业经济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报告等专著17部,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9项,获省部一等级一项、二等奖两项。郑畅,女,汉族,湖南岳阳人,1979年4月生,2009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已在《统计与决策》、《江西社会科学》、《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消费经济》、《经济导刊》等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参与各级别课题多项,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和实践经验。史红亮(1982-),男,山西浑源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经济、区域经济、管理科学与工程。云南大学软科学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2008年获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部级二等奖,2013年获云南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8-2013年期间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滇中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研究》等4项,参与课题《景洪市低碳经济发展规划》等课题15项,出版专著《中国钢铁行业能源效率研究》、《国际通道的经济学分析》2部,主编参编《清洁能源发展研究》、《区域经济比较》等书7部。熟悉Spss,Eview,Deap,Frontier,Ems,LEAP,Gauss,WinRATS计量软件和时间序列,面板数据分析。

目录

丛书

区域经济重点学科系列丛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