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习惯颠倒

  • 作者 刘焕鲁
  • 出版社 齐鲁书社
  • 出版时间 2002年5月 第1版
  • ISBN 9787533310424
  • 定价 28.00

内容简介

今年3月10日,在济南召开了一次焕鲁同志的作品研讨会,来自北京和省内的著名学者、作家、文学评论家、出版家汇聚一堂,被媒体称作“豪华阵容”。他的《别相信自己的眼睛》五个月前出版后,受到广泛关注,读书人和评论界给予了很高评价。我本人在发表的一篇读后感的结尾说:“盼望焕鲁同志有更多的佳作问世。”这不,话音刚落,他的又一个集子《习惯颠倒》已经杀青。在就要付梓之际,焕鲁同志嘱我为之写几句话。虽固辞而不获允,只好勉为其难了。收入《别相信自己的眼睛》和《习惯颠倒》两个集子中的文章各100篇。此中既有杂文,又有随笔,还有特写。我个人认为其主体部分当是杂文,即在200篇文章中至少有170篇应归属于杂文。所以言者何?诚然,文学的体裁一般都没有严格定义,对体裁多采“描述性”界定法,而靠人们自己去意会。一般地,也不会有歧义。从来不见有人把小说当成诗歌的,却有人把某些现代诗讥为“分行的散文”的。至于杂文与随笔,由于其分野不彰,就难免“这么说”或“那么说”,也是见仁见智,或就是各自的“意会”不同。我的意会是:其一,这里说的“随笔”不取“笔记”义项。作为文学体裁的随笔和杂文,都是散文之一种,表现形式都灵活自由、不拘一格,且都可以抒情、叙事或议论,篇幅都可长可短、一般是短小,都是古已有之的。这是二者的共性,也正因为此,二者时被混淆。其实即便混淆亦无大碍。要紧的是文章本身。其二,杂文和随笔还是有区别的。这区别的最主要之点在于杂文“是一种战斗的文体”(引《辞海》)。“为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态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锋利、隽永、富有战斗性为其特点”(引《汉语大词典》)。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有云:“现在是多么切迫的时候,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潜心于他的鸿篇巨制,为未来的文化设想,固然是好的,但为现在抗争,却也正是为现在和未来的战斗的作者,因为失掉了现在,也就没有了未来。”这些既阐明了杂文的功能和特点,又廓清了杂文与一般的随笔的区别。是故,杂文必有战斗性,舍之不能称之为杂文。而随笔不必有战斗性,有之则亦可称为杂文。然而,所谓“战斗性”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推移可以赋予不同内涵的,可以有不同表现形式的。鲁迅先生那个时代,杂文“有如匕首、投枪刺向敌人”,而焕鲁同志这个时代(即现时代、当下),则是作者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以凝炼生动平易的文学表达,对“有害的事物”,揭微显隐,痛下针砭,讽刺抨击,即使未必是“刺向敌人”。焕鲁同志的文章是有这一种战斗性的,因此其收入集子中的文章的大宗当属杂文。这杂文当然是焕鲁杂文。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