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中国历史编纂学史(全五册)

内容简介

本书分《导论》《先秦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明清时期》《近现代时期中外比较背景下的考察》五卷,是第一部中国历史编纂学通史著作。纵向上,上起先秦时期,下迄20世纪末,系统论述中国历史编纂学的发展道路和内在规律;横向上,把握住各个时期史学名著的著述宗旨、成书过程、编纂技巧、史学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全书纵向考察和横向联系相结合,构成中国历史编纂学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周密的知识体系。史料丰富,论据坚实,论证深刻,彰显了当代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对于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和推进中国学术走向世界具有重要价值。本书又是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将提供一部“中华文化何以长期连续”的读本,从当前来看,正高度契合中共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精神,更凸显出本书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

作者简介

主编、第一、二卷著者,陈其泰,男,广东丰顺人,1939年生。196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组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中国近现代史学。主要著作有:《陈其泰史学萃编》(九卷)、《中国史学史?近代卷》、《从文化视角研究史学》、《历史学新视野――展现民族文化非凡创造力》。主编《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研究》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分别获北京市第九届、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等奖。发表论文、文章约三百篇。第三卷著者,张峰,男,1981年生,安徽淮北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访问学者,兼任香港孔子学院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201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2年7月至今,供职于西北大学历史学院。2015年入选西北大学“优秀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2018年入选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2019年荣获陕西高校思政课(课程育人)教学骨干荣誉称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在《中国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等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评论40余篇,有数十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现主要从事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究。第四卷著者,屈宁,男,1981年生,山东临淄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历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学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各一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第五卷著者,刘永祥,男,山东寿光人,历史学博士、博士后,现为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曾获教育部“学术新人奖”,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学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等多项课题,著有《民国时期史学三题》,并在《史学理论研究》《学术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