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大藏经的编修·流通·传承:《径山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径山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径山研究丛书·大藏经的编修流通传承:《径山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一本有关《径山藏》的编修与流通研究的论文集,共收录来自中、日、美等国10余位学者的论文。这些论文主要围绕《径山藏》的刊刻缘起、与明清佛教的关系、海外流布、历史影响、馆藏情况等展开,进行文献学的探讨,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史载,径山寺创建于唐朝。据《宋高僧传·法钦传》(卷九)记:法钦昊郡崑山人,“年二十有八”,“遇鹤林素禅师”,剃发出家。后“辞素南征”,师嘱玄:“‘乘流而行,逢径即止。’后到临安,视东北之高峦,乃天目之分径。偶问樵子,言是径山,遂谋挂锡于此。见苫盖覆置,网屑近而宴居,介然而坐。时雨雪方霁,旁无烟火。猎者至,将取其物,颇甚惊异叹嗟,皆焚网折弓而止杀焉。下山募人营小室,请居之。近山居前,临海令昊贞舍别墅以资之。自兹盛化,参学者众”。唐代宗曾下诏迎请,赐号“国一”;唐德宗曾遣使“宣劳并庆赐丰厚”。法钦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示寂”,终年七十九岁。这一记载告诉我们,径山寺创建于唐代宗大历初年(766年前后),其开山祖师为唐代牛头禅法融派的第六代传人法钦。在法钦时代,径山寺就得到帝王的高度关注,拥有众多的僧俗弟子,成为一处著名的佛教寺院。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