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音乐表演艺术论稿

内容简介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与任务,并提出以“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作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基本方针,把教育的发展放在了整个中华民族振兴的突出位置。教育部又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作为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工程之一,提出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目标。这一构想与目标,符合国际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是解决我国目前教育需求不断增长与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矛盾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中央音乐学院创建于1950年,已有50余年的教学历史,是我国唯一的一所国家级重点艺术院校和“211工程”建设大学,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为此,中央音乐学院于1999年12月21日成立了“观代远程音乐教育中心”(2001年更名为“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2002年2月22日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被教育部审核批准为高等院校远程教育试点单位。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将通过远程音乐教育网络,把最新的、科学的、体系化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用最快、最有效的方式传递到全国的各个地区,促进全国音乐教育的民主化(即普及化,特别关注边远地区)、终身化(具有高度灵活性,不受校园教育的地域、时间、年龄限制)、多样化(面向社会音乐文化领域中多层次人才的知识需求)、个性化(创造精神与实际能力的提倡与培养)、国际化(目前的跨地域教育,为以后跨国域教育创造条件)建设,使中央音乐学院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建设中,发挥更为积极的、创造性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我国音乐教育在国际音乐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为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了多渠道促进我国各层次专门音乐人才的成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音乐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在职音乐教师、音乐编辑、音乐研究和管理人员的音乐理论素质与创新精神,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在音乐学方面具有一定学术水准和系统专业知识的音乐人才,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将根据网络开设课程的需要,编辑出版《现代远程音乐教育丛书(含电子课件)》。丛书的内容除中央音乐学院多年教学积累的传统优秀课程,如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20世纪西方音乐、环球音乐采风、中国民间歌曲概论、中国传统器乐概论、音乐美学基本问题、音乐表演艺术概论、钢琴、合唱与乐队指挥、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等课程外,还将推出一批社会发展前沿的新兴学科及社会急需课程,如电子乐器演奏法、电脑音乐制作与乐队编配、应用音乐心理学、音乐治疗学、音乐商品与艺术管理、中国兄弟民族音乐文化、中国汉传佛教音乐文化、中国藏传佛教音乐文化、中国南传佛教音乐文化、中国道教音乐文化等课程,并将在音乐教育学与社会实用音乐领域逐步展开教育丛书的撰写工作。丛书的撰写除主要依靠本院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一批教授外,亦将聘请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丛书的写作工作。

作者简介

张前,1935年生,辽宁新金人。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音乐美学学会副会长,全国音乐心理学学会会长。1978年以来主攻音乐美学兼及音乐心理学。1993年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教学集体诸同仁一道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一等奖。2002年获文化部科教司第四届“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主要著作有《音乐欣赏心理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音乐美学基础》(与王次昭合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嵇康“声无哀乐论”译解》(日文著作,日本交响出版社,1998年)、《中日音乐交流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音乐美学教程》(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音乐学的历史与现状》(合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等;主要译著有:《改订音乐美学》([日]野村良雄著,与金文达合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音乐美的构成》([日]渡边护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等。

目录

丛书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丛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