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数学的语言:化无形为可见

内容简介

数学是一种模式的科学,是我们看待世界,包括外在的物理、生物与社会世界,和内在心智世界的一种方式。数学的美,隐藏在数字、点、线与面、几何图形、函数等符号中。从古典数学(代数)到现代语言分析,从几何学、微积分到拓扑学、统计学及物理学,《数学的语言:化无形为可见》将从各学科层面,提示如何用数学去看见自然里不可见的结构;同时,从数学的发迹讲起,直至今日发展,提供一个清楚而贯通的网络。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齐斯?德福林译者:洪万生洪赞天苏意雯英家铭齐斯?德福林(KeithDevlin),2004国际毕达哥拉斯奖(InternationalPythagorasPrize)、2007卡尔?沙根科普奖(CarlSaganPrizeforSciencePopluarization)得主,斯坦福大学人文科学与先端科技研究中心(H-STAR)共同创办人及资深研究员,同时也是该校MediaX研究计划的创立人之一。人称“MathGuy”的德福林教授研究领域广泛,包括数学认知、推理模式与信息理论等,并钻研以不同媒介传授数学予多元大众,致力推广“软数学的”观念。已出版著作近三十本,发表论文逾八十篇。目前居于加州帕洛阿尔托(PaloAlto)市。洪万生,美国纽约市立大学(CUNY)博士,主修数学史、科学史,辅修数学哲学、科学哲学。曾任职台.湾师范大学数学系,讲授数学(社会)史、数学哲学与HPM(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关联)专题,并主持“台.湾数学博物馆”(museum.math.ntnu.edu.tw)网站,通过网络结合科普同好,分享国内外数学普及活动的学术与教育资源,对于推广数学普及读物的书写、出版与阅读不遗余力。洪赞天,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英文系毕。苏意雯,台.湾师范大学数学博士,现任教于台北市教育大学数学资讯教育学系。自从大学时代接触数学史之后,便深深为数学的文化面向所吸引,在洪万生教授及林福来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国内第一本讨论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之关联的博士论文。推广数学普及著作的阅读,与大朋友、小朋友分享更多元的数学观,是过去、现在及未来一直努力的方向。英家铭,1974年生。台.湾师范大学数学系博士,师承洪万生教授,专攻东亚数学史,并关注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议题。曾任中学教师与大学助教,现任中原大学应用数学系讲师。他对历史、哲学、语言等有广泛的兴趣,并将这些内容融入中学的演讲,以及大学通识课程“数学与文化”的教材中。他也热爱棒球与科幻,是兄弟象迷与《星际迷航》影迷。

目录

其他版本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