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心电学新进展

内容简介

《心电学新进展》分12篇,有近120个专题,9个国际指南解读和10个国内心电学规范。第1篇和第2篇主要介绍心电图和无创心电学技术的相关进展;第3篇至第6篇介绍心脏性猝死、离子通道病、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方面的诊断、治疗、预后和危险分层的研究进展;第7篇介绍冠心病、心肌病、肺栓塞等相关心脏病的心电学、循证医学和基础研究;第8篇和第9篇介绍心脏电生理和心脏起博的新进展;第10篇和第11篇介绍有关的国际指南解读和国内心电学规范;最后,第12篇集萃了约50篇国外近年来有关心电学研究新进展的摘要译文。回顾心电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人类医学发展史上的一段辉煌的篇章。自1903年荷兰生理学家Einthoven发明弦线式心电图机,并于1905正式应用于临床以后,心电图为心脏病学的发展起到了任何其他方法都无法取代的关键作用。早在1911年,英国的ThomasLewis就发表了第一部心电图专著《TheMechanismofTheHeartBeat》,至20世纪50年代,通过Lewis、Wiggers、Katz、Langendorf、Pick、Schamroth等医学先哲和众多学者们的研究和实践,心电图学已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古老的心电图学跨越了100多年的历史长河,经历了冲击和洗礼,却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如今,心电图学已经发展得枝繁叶茂,并由最初单纯的体表心电图发展成为包含多个分支专业的心电学。静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和监测心电图等已成为各级医院最常用的诊断手段;远程心电监测、心磁图、心电管理系统等新技术发展迅速;T波电交替、窦性心率震荡等新概念不断涌现;各项无创心电学技术在心脏病诊断、预后和心脏性猝死分层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由心电图技术发展而来的心电生理和心脏起博技术在心律失常的研究中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心电学的研究涵盖了心脏病的许多领域,或者说心脏病的研究在许多领域都离不开对心电的研究观察。为了让广大的心电图学工作者和临床医师了解心电学的新进展,提高心学方面的水平,我们邀请全国高等医科大学的100多个知名教授共同编写了这本《心电学新进展》。当广大的临床医师和心电学工作者阅读此书时,一定和我们一样激动不已。除了部分参与翻译等编辑工作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专业的研究生和心电学的新秀外,绝大多数作者都是我国心电学和心血管病学的知名专家。他们当中有年逾古稀、德高望重的医学泰斗,有学冠中外、成就卓著的院士,有多位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及中国心电学会的掌门人—现任或候任的主任委员,更多的是各个医学中心、医科大学和各个学会年富力强、硕果累累的学术带头人。在我们编纂此书时,读大师名家之佳作,收获良多,同时深感自己才疏学浅,惟有感激之情在胸中澎湃。感谢各位医学前辈对中国心电学发展所作的卓越贡献和对后辈的勉励与支持,感谢众多专家教授为《心电学新进展》付出的艰辛劳动与无私奉献。我们希望,在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梦想终于实现的今日,这本由百余名专家教授撰写的《心电学新进展》一书也将促进中国心电学的进一步发展和腾飞。

作者简介

方丕华,男,1958年3月生,医学博士,籍贯湖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功能检测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副组长,中国心电信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1982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先后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1年先后在意大利著名的帕维亚大学和美国的威克林大学医疗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3年,主攻心律失常的标测和介入治疗。2001年底学成回国后专门从事心脏起搏和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先后承担有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部等省部级科研任务6项,发表在国内外医学杂志的专业论文60余篇。已主译和主编专著多部。专业特长: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和随访、无创心电学检查的诊断及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主要研究方向:各种心律失常的机制和介入治疗,以及用无创心电学方法对心脏性猝死进行危险性分层研究。张澍,男,1959年5月出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专科医师培训中心主任。并担任美国JCE杂志中文版主编,欧洲心脏起搏杂志(Europace)国际编委,亚太心律协会(A:PH。:RS)杂志Jourmal0fAnhythmia国际编委,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副主编,以及中国循环杂志、中国介入性心脏病杂志、中国心脏起搏和电生理等多个杂志的编委。社会任职:全国政协委员和北京市政协委员。1982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87年、2004年分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武汉大学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自1995年5月起赴美国进修学习,先后在纽约州立大学布鲁克林医学中心心内科、阿拉巴马州大学伯明翰医学中心心内科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多篇。多年来一直从事心内科、心律失常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牵头完成国家“十五”攻关课题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973”2项、卫生部、教育部研究课题多项。国内外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专著5部。2003年和2004年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200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