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早期胃癌刘海峰2017观点

内容简介

胃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我国属于胃癌高发国家,降低我国胃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五年生存率仍低于30%;而大部分早期胃癌在内镜下即可获得根治性治疗,五年生存率超过90%。因此,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并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远远低于日本、韩国及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患者的因素、医生的因素,甚至与国家的经济、人口以及政府财政和政策等因素有关。早期胃癌防治知识的缺乏及主动胃镜检查意识的薄弱,系统的早期胃癌筛查体系不完善,胃镜检查不够规范,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及经验有待提高等问题,值得重点关注。因此,为了推广普及早期胃癌防治知识,进一步规范早期胃癌的诊治流程,本书在总结笔者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近几年国内外相关共识意见和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早期胃癌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学、筛查、诊断、治疗、随访研究进展,尤其是对早期胃癌筛查、诊断和预防面临的困难及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武警总医院消化内科早期胃癌研究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早期胃癌诊断和微创治疗相关研究,尤其是在早期胃癌诊断新技术研发领域开展了一些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应用消化内镜分子影像学技术诊断早期胃癌的相关研究,牵头成立了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内镜分子影像学专业委员会。首次提出了通过消化内镜分子成像实现胃癌早期诊断的新理论,研发了高分辨率显微内镜、双通道荧光内镜、契伦科夫分子影像内镜成像系统三种新型内镜,并实现了核素放射激发荧光成像的新型分子影像成像模式,为胃癌早期诊断提供高分辨率、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解剖结构、组织病理、生理功能和分子特异性等全方位的影像信息,从不同层次对病灶进行多元化成像,旨在解决活检的局限性、微小病灶难发现、不典型病灶不易识别、边界确定困难等早期胃癌诊断过程中面临的系列问题。同时,在胃癌发生机制、胃癌诊断治疗靶点选择、新型靶向探针研发等方面亦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我们将以大的热情,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水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由于编写水平有限,书中可能存在不少纰漏甚至错误,敬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我们研究团队中王伟岸、屈亚威、王晓枫、王寰、林栋雷等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简介

刘海峰,武警总医院医务部主任、武警部队消化内科中心主任、中国医疗救援暨武警部队医学救援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在早期胃癌诊断及微创治疗研究领域具有较深的造诣,率先开展消化内镜分子影像转化应用理论及技术创新探索,研发三种新型内镜用于消化道早癌诊疗研究。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内镜分子影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武警部队消化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武警部队高层次学科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2016年获中国医师奖,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先后承担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副主编医学专著25部,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11项科技成果奖。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