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原始宗教理论(汉译名著本21)

内容简介

:《原始宗教理论》一书出版于1965年,是埃文思-普里查德生命里程的最后一部著作,该书不止在人类学,在20世纪的宗教学研究当中也都是最重要的经典之作。埃文思-普里查德认为对原始宗教的研究,如有关信仰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明社会。普里查德认为早期人类学家关于原始宗教的理论并没有历史证据证明其正确性,他们企图通过演绎法而建构出一种关于原始宗教的理论,用所谓的理性去分析非理性的宗教并审视所谓的“原始宗教”是毫无根据的。他认为对于人类学家而言,信仰乃是社会学的事实,而不是神学的事实。人类学家唯一关注的是诸信仰彼此之间的关系和信仰与其他社会事实之间的关系。

作者简介

爱德华·埃文思-普里查德爵士(SirEdwardEvans-Pritchard,1902年9月21日-1973年9月11日),英国有名社会文化人类学家,功能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人类学家C.G.塞里格曼的弟子,伦敦经济学院哲学博士,曾任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埃文思-普里查德主要在苏丹南部的阿赞德人和努尔人中做田野调查,这些田野资料成为其前半生也是其最知名的人类学著作的基础。他后来的著作大多是理论作品,关注人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正是由于他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巨大影响,牛津大学的社会人类学才吸引了全世界的众多学生。1971年埃文思-普里查德被封为爵士。1973年逝世。他的代表作有《阿赞德人的巫术、神谕与魔法》《努尔人》《非洲的政治制度》《努尔人的亲属关系与婚姻》《努尔人的宗教》《社会人类学论集》《原始宗教理论》以及《阿赞德人——历史与政治制度》等。孙尚扬教授,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专业方向主要为中国基督教史、宗教社会学,研究领域广泛涉及中西文化、哲学、宗教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宗教社会学。著有《基督教与明末儒学》(1996)、《宗教社会学》(2003)、《世俗化与去世俗化的对立与并存》(2008)、《封闭的基督徒与单方受益的儒耶对话》(2009)、《社会重建:赵紫宸的基督教社会哲学之旨趣探析》(2011)。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