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第2版)

内容简介

本书特色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内容更新力度大――该书第2版共分5篇53章,几乎所有章节都在第1版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订,更新内容超过35%。②新增内容较多――在第二篇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基础理论部分增加了“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新生儿呼吸波形分析及其临床意义”“呼吸机相关性脑损伤”“氦氧混合气通气”内容;在第四篇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的临床治疗部分增加了“LISA与MIST技术”“新生儿喉罩”“新生儿镇静与镇痛技术”内容。附录部分增加新生儿呼吸功能、脐血、动脉血和毛细血管血液气体正常参考值,以及新生儿心肺疾病常用药物使用剂量与方法等,以便临床医护人员使用时查阅。③突出科学性和实用性――该书以新生儿机械通气基础理论为坚实的科学基础,重点突出新生儿机械通气技术的临床应用,力求不断提高危重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救治成功率和生活质量。④融汇国内外新进展――注重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既介绍国外新进展,也融入国内新生儿医学发展的经验与特色。

作者简介

周晓光,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主任,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儿童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新生儿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兼常务副主任委员。担任江苏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复苏学组组长,江苏省医师协会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担任国家和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和《儿科药学杂志》编委。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承担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科技厅临床医学科技专项项目、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南京市卫生局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各1项。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其中SCI论文18篇。主编医学专著《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治疗学》,参编《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和第5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助产学》等医学专著8部。肖昕,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儿科、新生儿科主任。担任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新生儿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遗传代谢病学组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围产医学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儿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遗传代谢病学组组长、新生儿学分会常务委员兼遗传代谢病学组组长,广东省基层医药协会小儿遗传代谢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JournalofPediatricInfectiousDiseases、《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和《广东医学》编委。系国家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和广州市医疗事故专家鉴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主持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相关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和广州市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项等。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一百二十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篇。作为主编之一,编写《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新生儿重症监护治疗学》和《实用儿童重症医学》。参编《实用新生儿学》(第5版)和“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小儿内科学》(第5版)等学术著作。农绍汉,教授,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神经专家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新生儿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儿童营养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母婴安康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新生儿学分会神经学组委员,广州市医学会新生儿学分会委员。兼任《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特约编委,《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广东医学》《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编委。承担国家人事部“全国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和广东省重点科技项目等共15个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篇。主编或副主编医学专著2部,参编医学专著5部。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