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消息
首页
搜索
购物车
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巧根
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3月 第1版
ISBN
9787302525868
定价
49.00
内容简介
《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以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概念框架和工具方法的研究为核心,结合企业组织与技术等特征体现管理会计研究的新成果。本书通过采用大量简捷的企业案例展现管理会计应用的精髓,突出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实用属性,注重学科体系间的完整性和协调性,强调传承与创新并重,积极探索“互联网+”等新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会计新情境。本书可作为经济与管理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会计学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学习用教材。此外,还可作为相关人士自学或进修“高级管理会计”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冯巧根,浙江省上虞人;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宁波市“甬江学者”,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注册师协会理事等职。编写教材与专著20余部;在研究与本等国外杂志发表百余篇;近十年来主持并完成社科课题2项,课题2项,江苏省软课题2项等。精彩内容:全面推进管理体系建设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其核心是要构建具有中国特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改革开放40年的管理变迁实践表明,我国管理从早期以强化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控制为主的管理控制系统“一元观”,向管理控制系统与信息支持系统融合的“二元观”转变,体现了现代科技进步的内在要求,展示了管理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当前,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互联网”“”等又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转折时期。传统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流程已经或即将发生的变化,新商业模式和新业态等在给管理机制注入新动力与活力的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实现“全球品牌中国制造”向“中牌,全球制造”转型。经济新时代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速转型,推动中国管理的变迁与发展。客观地说,我国管理正处于制度化的关键时期。随着中国经济模式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企业面临的外环境将更具不确定。对管理在提升组织效率和竞争力中的经验与做法进行归纳和整理,并将其融入管理的知识体系之中,是增强我国管理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加快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课题。会进入了“新时代”,结合现阶段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衡、不充分现象,管理的功能作用将变得更加重要。因此,积极推进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并使其在学、管理学及经济、社会学科中普及与推广意义重大。“”是相对于“初级”“中级”而言的概念,且表现出更宽、更广的知识系统特征。我认为,构建“管理”的学科体系应符合以下要求。1.体现学科发展的规律。作为建立在初级与中级管理之上的一门学科,管理针对的是管理理论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紧迫问题,以及由此呈现的相关对策的研究成果。管理必须能够展现管理学科的发展规律,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管理的工具和方法。管理的初级、中级与的内容体系设置应主动加强协调,即不仅要突出管理学科体系的完整,还需要有权变的动态发展理念,并且通过知识、技能与方法之间的衡,提升管理在实践中的信度与效度,增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2.满足制度建设的需要。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既要符合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也要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更要为企业有效应用制度提供良好的环境。管理应当包含管理的基本指引和应用指引中的核心内容,同时,其理论面与知识面又需要适当制度规范,为制度未来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变迁的空间。全面推进中国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管理概念框架和工具方法研究为基本范式,部将其概括为“41”,即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使得中国特管理理论体系基本形成,管理指引体系基本建成,管理人才队伍显著加强,管理信息化水显著提高,管理咨询服务市场显著繁荣。〖2〗〖4〗管理:理论与实践〖4〗〖3〗〖1〗前言3.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高水本土化管理研究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市场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展,二是以it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支持系统的快速完善。尽管部已经明确了全面推进管理体系建设的路线图,即沿着“基本指引——应用指引——案例指南——咨询服务”向前发展,但管理体系中的内容安排仍是见仁见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作用于理论。本书在写作过程中遵循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客观规律,适度地在书中加入了一些简捷的案例,并且在每章的末尾附加了一节“案例与讨论”的内容。这种写作安排基于两点思:一是增强的感认识;二是加深对每章内容的理解。换言之,管理的研究价值是双元的,一方面,它表现为文献基础上的知识创造,或者价值贡献;另一方面,它体现在企业实践之中的价值提炼,是对管理实践主体的经验结,即案例研究。4.实现传承与创新的融合。从目前已有的管理书籍来看,其内容安排有两种研究方式:一种是从成本入手,传承成本态的基本观念,通过对各种管理工具的分析予以阐述;另一种是从概念框架与理论创新入手,结合技术进步、组织变革等因素对管理活动进行阐述。前者的客观比较强,知识体系较为完整;后者主观比较强,研究与实用较为突出。从我国的管理学科体系上看,虑到本科管理教材中已对成本态、本量利分析等初级内容,以及作业成本法、衡计分卡等诸类中级管理的内容作出了充分的讲解,因此,从后者入手研究和设计管理的内容体系则比较符合国情,尤其是能够减少内容的重复交。此外,“管理”与“管理研究”相比较,它传递的是一种“工匠”的学术价值观,创新的需求主要是基于整合驱动的工具方法创新与开发。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没有对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进行专门的章节安排,原因主要是这些内容在阶段的课程体系中是单独开设的,且一些基础的知识已经在初级与中级管理学中有比较多的涉及或介绍,从避学科体系内容重复的角度虑,未将它们写入本书之中。本书是作者来与研究的结晶,主要是根据普研和全制专业的上课课件进行整理而成的,这些内容大都有五年以上的讲授体会,其中的部分章节根据应用环境的变化也修改过若干次,同时对业界同人的一些成果也采取了积极吸纳及认真补充的态度(在此对这些学者们表示感谢)。本书可作为高等财经院校、综合大学的学、管理学及相关专业的(包括各类专业硕士)学管理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学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学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参用书。此外,还可用作广大经济管理干部自学或进修管理学的学用书。限于作者的水,书中难存在疏漏、不妥甚至错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进一步改正和提高。冯巧根2018年10月
目录
丛书
21世纪经济管理精品教材·会计学系列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