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太仆寺旗耕地与科学施肥

内容简介

太仆寺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南部与河北省北部交汇处,地处大兴安岭西麓,冀北山区北端,属低山丘陵地貌区,地势开阔,集中连片,光照充足,具有一定的井灌条件,是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经济类型区。全旗现有耕地9.44万hm2,其中井灌耕地2.4万hm2。全旗种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科学化,积极推广“粮改饲、粮改杂、粮改经、粮改特”模式,全力打造马铃薯种薯、有机蔬菜、优质药材、油料和饲料种植基地,逐步收缩传统种植业,不断扩大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优化粮经饲比例,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者简介

刘文东,内蒙古太仆寺旗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农技推广研究员。主要业绩及成果1.2011-2013年参加完成的内蒙古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项目,于2013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第16完成人。对该项目专家的评定意见是:总体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其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2011-2013年在太仆寺旗实施以来,累计推广16.2万hm2,平均每667m2增产粮油33.4kg,增产幅度达到22%-31%,每667m2增纯效益达到35.6元。3年累计增产粮油81162t,新增纯收益8651万元,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2.参加完成的国家“九五”项目农业重大害鼠成灾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2002年度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项目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共同协作完成,项目实施地点在太仆寺旗。项目5年累计防治农田鼠害3.33万hm2,每667m2防治成本12.5元,每667m2平均挽回粮油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57.7元,每667m2平均获纯效益45.5元,新增纯利润2275万元。专家鉴定意见为:该项目技术居全国领先水平,同时通过生态调控保持害鼠与天敌食物链的生态平衡。3.参加完成的农田野燕麦综合防治项目,1995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星火科技三等奖。该项目1991-1995年在太仆寺旗大面积应用推广,5年累计完成综合防治野燕麦2.33万hm2,平均每667m2防治成本15元,每667m2挽回粮油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56元,每667mz获纯收益41元,新增纯收益1435万元。同时普及推广了野燕麦综合防治技术,使农田恶性杂草野燕麦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赵景瑞,内蒙古太仆寺旗土壤肥料工作站农艺师。主要业绩及成果:1.2014年参加完成的玉米、马铃薯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获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一等奖。2.2015年参加完成的锡林郭勒盟喷灌圈马铃薯水肥一体化集成技术推广项目,获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三等奖。3.2006-2009年,参加了全旗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参与完成了6430个土样的采集和15000个项次的化验工作。主持太仆寺旗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并带头完成了“3414”肥效试验、微肥试验,累计106个。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全旗累计节本增效达3.25亿元。4.2009-2011年,承担了全旗有机质提升项目的推广工作,累计推广商品有机肥使用面积0.77万hm2,投入商品有机肥23360t,实现马铃薯增产3.4万t,增加产值4760万元。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