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学研究系列:孔六庆花鸟写生

内容简介

穷理尽性,是我理解的总的中国画教学理念,然后明辨以下要点:一,明概念。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精粹视觉化的笔墨表现。其分人物、山水、花鸟三科,画法的工笔、粗笔二类,同走“写意”途径一条。对于“三科”“二类”产生的六门,即工笔人物、粗笔人物、工笔(青绿)山水、粗笔山水、工笔花鸟、粗笔花鸟,皆应求于学而精于术,从而致广大尽精微。二,立大法。南齐谢赫“六法”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与唐代张b“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共32字,熔铸成了中国画发展无虞的根本大法。其万古不移性,以永葆生机活力为准。三,辨阶段教学。基本功与创作是深有联系的两码事,前者重理性的基础的共性,后者重感受的创造的个性。两者关系为共性基本功越深厚,个性表现的创作就越自由。但其自由,不是以表现技巧的一点取代艺术风格的全部而蒙蔽天下人眼睛的东西。四,尚经典。古人作品中蕴含着独有心机的立意表达、技巧处理、作画步骤等方面的铁律秩序。发掘之在形而上成为理法,形而下成为习惯。理法如太阳,照耀过古人,更照耀今人;习惯以经典为养,乃教学价值之所在。五,定精神。绘画实践的感性与匠性,只有用学术的理性思辨精神去激活才能上格调层次。六,晰学术。问题意识是史论研究的灵魂,特征是用客观的眼光发现客观的存在并将之讲述出来;灵性发现是创作实践的灵魂,特征是尊重感受下的主观美感秩序语言之表达。共同点是,各具的独立思想精神皆在“大道至简”处发微。七,担历史责任。要明白,中国绘画史发展有由雅向俗而不断流俗的趋势,从中能逆流而上,才符合“大学”的“学术的理性思辨精神所在地”的本质意义。

作者简介

孔六庆,1955年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祖籍高淳县漆桥镇。1978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从李长白教授学习工笔花鸟画,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2000年从周积寅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中国绘画史方向),2003年毕业。1994年至2004年息交绝游十年研究中国美术史,因此自号无事居主人、虚静斋主。现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画系花鸟画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艺术专史》编委会副主编。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出版学术专著《黄筌画派》《徐熙画派》《画之道――创作与学术的互动》《继往开来――明代院体花鸟画研究》《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卷》《李长白研究》《春秋花语》《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瓷绘亮新――民国早期瓷绘女性风俗画研究》《中国花鸟画学研究》作品集《四季花开――孔六庆工笔花鸟作品展集》《孔六庆工笔花鸟作品集》《游心与淡――孔六庆工笔花鸟作品展集》作品收藏单位有中国画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博物院、江苏省美术馆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