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到民间去:中国知识分子与民间文学,1918——1937(新译本)

内容简介

《到民间去:中国知识分子与民间文学,1918-1937(新译本)/海外中国研究文库》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使用民间文学和民俗学资料,探讨20世纪初五四运动至抗战前的民间文学运动及其影响。这场运动由北京大学的几位青年民俗学者发起,他们批评封建儒家传统及贵族文化,认为它们是中国现代化的绊脚石。他们主张“到民间去”,找寻中国文学的真正宝藏。他们认为民歌、传说、儿童文学和谚语等是平民的“真声”,也是中国文学的精粹部分。他们还认为,这些平民文学种类长期受到上层儒家精英文化的轻视和压制,正在迅速消失,故应该抓紧抢救,努力搜集,恢复它们原有的光彩。民俗学者把中国文化划分为泾渭分明的两个阶层:平民文化与贵族文化。他们大部分人认同平民文化,主张要向老百姓学习。这不仅代表了他们要重新评估中国文化的决心,也标志着他们反思自己的社会角色的转向,以及希望参与改革社会的抱负。这场民间文学运动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文化下乡”运动开启了先河。

作者简介

洪长泰(Chang-taiHung),早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哲学学士学位(1973),旋即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获宗教学硕士学位(1975)和历史学博士学位(1981)。美国卡尔敦大学副教授、教授(1984-1998),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1999至今)。主要著作有GoingtothePeople:ChineseIntellectualsandFolkLiterature,1918-1937(Cambridge,Mass.:CouncilonEastAsianStudies,HarvardUniversity,1985),WarandPopularCulture:ResistanceinModernChina,1937-1945(BerkeleyandLosAngeles: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94),Mao’sNewWorld,PoliticalCultureintheEarlyPeople’sRepublic(IthacaandLondon:CornelUniversityPress,2011),《新文化史与中国政治》(台北:一方出版有限公司,2003),《地标:北京的空间政治》(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11)等多种。

目录

丛书

海外中国研究文库

其他版本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