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中国科技的基石:叶企孙和科学大师们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以叶企孙的成长历程、治学经验、创业经过和半世坎坷为主线,以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为主要活动舞台,贯穿着吴有训、梅贻琦、翁文灏、顾毓、赵忠尧、萨本栋、李书华、竺可桢、饶毓泰、周培源、吴大猷、黄子卿、熊庆来、杨武之、严济慈等一批留学回国的元老,培养杨振宁、李政道、王淦昌、赵九章、钱学森、王竹溪、钱三强、程开甲、彭桓武、王大珩、钱伟长、秦馨菱、戴振铎、朱光亚等一大批杰出院士和“两弹一星”功臣及现代科学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的全过程。本书用翔实史料证明,没有这个科学家群体,我国的综合国力将难以想象。这些人多数已不在人世,有些已到了耄耋之年,他们的教育思想、成才经验都是我国的宝贵财富。本书还就因为受到“熊大缜冤案”的牵连而使叶企孙蒙受不白之冤的历史事实作了澄清,此外还涉及严复、蔡元培、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吴宓、陈岱孙、王国维、萧蘧、张子高、胡适、冯友兰、潘光旦、蒋梦麟等文人雅士的历史事迹。本书第一版的出版,得到许多名家的好评:“此书可以传世”——顾毓;“此书对祖国科学教育可能有很大影响”——戴振铎;“洋洋巨著,忙忙粗读一遍,甚感内容丰富”——彭桓武;“叶先生留给后世的绝响可以惊天地泣鬼神”——张光华;第二版删去了大量日记、书目、提审笔录等细节的文字,充实了大量一手资料和图片,更加凸现了叶企孙的人格魅力和大师们的丰功伟绩。抚今追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是泱泱大国中莘莘学子的职责。本书是高等学校高层管理人员、教师、广大学生和青年读者修身、立志的重要参考读物,更是中国科技史弥足珍贵的史料库。

作者简介

虞昊,1929年生,大碶扎马村人,虞清华之孙。现为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39年从灵山学校毕业后考入省立宁波中学。中学时已在报刊发表文章,因成绩冒尖受推荐见教育部长,1948年获上海考区国家奖学金第一名,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52年毕业留校。1953年以杰出成绩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教师标兵。1957年因直言批评校第一把手,文革中又向上级揭发批判迟群,被剥夺自由和公民权利30年。1987年由北京市纪委平反昭雪,恢复党籍。恢复工作后,在重要报刊和全国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200篇,涉及教育方针、教育方法、电视、物理仪器及演示科学史及防雷技术等领域。编写《中国科技的基石》、《一代师表叶企孙》、《现代防雷技术基础》等专著6部。又利用废旧物资,手创制高教仪器30余种,其中5项获国家教委优秀研究成果奖,被两届国际物理教育学术会议入选展出,获得专家们好评。又运用自制仪器及高超编导技术摄制14部科技录像片,向全国发行。录像中所展示的很多新的物理现象,对大学物理的某些基本概念的阐明作出更正,有些还被德国著名大学采用。共获得北京市和全国大奖10项。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摄制电视片《又是满山红叶》中的部分内容为《科教兴国》所录用。他执着地宣传科教兴国思想,对叶企孙奖的设立及叶企孙铜像的建立起了一定的作用,多次参加和主持我国现代防雷技术科研项目的评审。《中国高等教育专家名录》、《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世界华人英才录》等10余部人物名典载有其小传。

目录

其他版本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