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溃疡性结肠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

内容简介

《溃疡性结肠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基于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学、内镜学、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对UC的诊断、鉴别诊断、内科治疗、内镜治疗、外科治疗和营养治疗进行了充分探讨,对UC及其治疗与生育和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还对儿童UC的特点及UC的预后、随访及肠道癌变的监测给予了详细的说明,并对提高UC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溃疡性结肠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由来自我国大型IBD诊疗中心的中青年骨干执笔,文字简明扼要,配有作者近年收集和整理的大量典型的消化内镜、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图片,从基础到临床所涉及的各个角度和层面,全面展示了UC的面貌和特点,不仅为UC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为UC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溃疡性结肠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不仅可供消化内科、消化内镜、胃肠外科、儿科、营养科、病理科及影像科医师阅读,而且还是对uC科研有兴趣的临床医师和基础医学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参考书。此外,《溃疡性结肠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对UC患者及其家属也是有益的。

作者简介

李明松,医学博士,德国肿瘤研究中心博士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前研究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教授、主任医师。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擅长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2012年组建并主持炎症性肠病专科门诊和专科病房,在炎症性肠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近年来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耶鲁大学医学院等8所大学保持密切的科研合作,每年派出2~3名研究生在美国从事合作研究、发表SCI论文2~3篇。目前专注于抗炎症性肠病生物药物、抗肿瘤疫苗和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朱维铭,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南京总医院克罗恩病治疗中心主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学组委员,消化病分会IBD学组核心成员,江苏省医学会营养学组名誉组长,胃肠外科学组副组长,全军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以第一、第二贡献者身份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共5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主要完成人之一。首届裘法祖普通外科医学青年奖获得者。陈白莉,医学博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炎症性肠病青年俱乐部成员。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成员及秘书。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主要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对IBD(cD、uc)及小肠疾病的诊断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擅长小肠镜、胶囊内镜及超声内镜。近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炎症性肠病,特别在炎症性肠病的生物制剂治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持及参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7项,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