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中外建筑史

内容简介

建筑设计是人类活动的一项基本内容,承担着为人类提供活动场所的职能。在人类征服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漫长历程中,建筑设计一直受到场地、材料、尺度、光线、气温、通风、时问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同时,由于宗教信仰与政治哲学的原因,不同时期流行的建筑形式,也往往受限于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潮,这其中包含思想、政治经济制度及文化风俗方面的相关理念。因此,这就意味着建筑设计要以自然环境及地域传统为背景,以日常生活为基础,凭借清晰的逻辑思维将具体需求逐步抽象化,寻找和描绘出某一场所的形式特征,而这种形式最终又必须遵循人类生存的极其具体的本性,实现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长期以来,中外建筑设计是在相对封闭的系统内各自沿着不同的道路前进的。首先,从根本上说,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提供了不同的建筑材料,为其各自的建筑设计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传统的中国建筑始终围绕木料进行设计,其历来沿用的梁柱式构架结构很少受外来因素的影响,系统独立,历史悠久,这与西方传统建筑的演变程序大相径庭。希腊的古代木料建筑在公元前若干世纪就已被石料建筑所取代,建筑结构由构架转变为垒石。其次,不同的社会结构促使建筑空间布局设计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处于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状态,传统的中国建筑始终以当时的君权为核心,从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建筑物为目的,而是推崇多个建筑物之间的整体设计,形成了以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封闭群体院落为主要形式的格局。与此不同的是,西方古代社会长期处于分裂割据、对峙并立的状态,这为区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空间,所以西方传统建筑重视主体意识,强调个性观念,从而形成了以高耸挺拔、雄伟壮观的开放单体组合为特色的格局。另外,由于文化形态与审美观念的不同,中外建筑设计也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追求。中国传统观念讲究人伦道德,向往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在建筑设计上体现为强调礼制秩序,追求宁静清朗、平和知足、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而西方则重视宗教信仰,主张以人为中心,形成了风格变化多样、形态崇高轩昂的建筑形式。历史上,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与结构技术曾对邻国的建筑设计产生过重大影响,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印记。然而,建筑艺术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建筑设计活动与当时的自然环境、地域传统、社会经济、文化观念、宗教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新一代的建筑设计总是在上一代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去粗取精、继承革新的情况下产生的。我们只有了解了建筑的历史,才能有所发展;只有通过分析、借鉴历史上的各种建筑思想与设计手法,研究那些优秀作品的创作背景及艺术价值,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现实需要。

目录

丛书

21世纪高等院校精品规划教材

在售商品

66家店有售 新书13家
0.1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