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

内容简介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向纵深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愈来愈直接参与了我们日常生活世界的构成。科学分析全球化的历史、现状和前景,提出实质性的应对策略,是摆在学术界面前的重要议题。北京大学哲学系暨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继2000年召开“《共产党宣言》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之后,2001年9月21-22日又在京举办了“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阐释”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辽宁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了会议。国内关于全球化问题的讨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来展开:全球化是一种客观事实,还是一种虚构;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中国对待全球化的态度应当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或者是其他什么性质的;除经济全球化之外,是否还有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全球化究竟是西方化、美国化,还是中国化、现代化。与会专家学者就这些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关于全球性与现代性等问题。与会者指出,现代性是天生的国际派。我们今天讲现代性,必须注意突出全球性和开放性,通过全球性来寻求现代性,又通过现代性来发展民族性。与会学者还指出,全球化作为一种全球普遍的相关性,意味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明朗化,它可能增强一致性,也可能加剧民族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只有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才能使全球化达到共赢和共存的目的。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