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内容简介

近年来,句式构造和句式意义的关系成为句法理论的热点问题,其中对致使结构句法语义特点的研究生成、检验和发展了很多新的句法观念和理论。动结式作为致使结构系统的一种类型,是汉语句法系统中非常重要且颇具特色的句法结构,其句法语义特点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项研究试图从动结式的论元结构和配位方式这两个角度来比较系统地考察动结式在句法和语义这两个方面的特点,从而探讨句法结构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互动关系。全书除绪论外,正文共分六章,最后是结语。绪论部分对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作出界定或说明,并从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过程及构式配价、动结式语义成分的提升条件、跟动结式相关的句式的配位方式、动结式句法功能的类型和特点、动结式的演变机制及其相关句法后果等五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动结式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书将要研究的内容。第一章根据事件语义学的基本理念来讨论动结式的内部语义关系。首先从动结式所表示的事件结构的特点来分析动结式的语义结构,并将动结式的语义结构分成致役类、自变类和评述类三种主要类型。接着重点讨论典型的动结式(即致役类动结式)的结构要素、致使关系的类型等,最后在区分动词性成分的情状类型的基础上讨论了动词进入动结式的可能性问题。动结式的语义特点影响了由动结式构成的句法配置。第二章讨论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类型及其配价层级。首先根据动结式的语义特点提出了动结式论元结构在整合过程中所遵循的界限原则,区分了论元提升的各种可能方式,有层次地考察了动结式论元结构整合的各种可能性,并系统地归纳了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类型。接着在检讨目前学界分析动结式配价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根据界限原则的描写能力和解释能力提出用配价层级的观念来描写动结式配价的设想。根据是否需要用拷贝动词来提升底层论元,将动结式的论元分成自由论元(作动结式的致事和役事)和依存论元(作拷贝动词的客体论元),从而系统地描写了各类动结式的配价层级(元、结、系),并借此说明动结式的及物性问题和同形歧价现象的普遍性问题。然后探讨界限原则的解释力和预测性问题,并对各种所谓的“例外”现象及“例外”的真正性质作出新的说明。第三章对动结式致事的类型、语义性质及其句法表现作了进一步分析。在构造致使关系的各种语义因素中,致事起着关键作用。首先充实了对致事来源多样性的系统分析,从而构造了致事的层级系统,并描写了底层语义成分提升:勾致事的语义基础。接着刻画了不同类型的致事在提升过程中所受到的共同的语义约束,并对“型”和“例”的关系作了说明。最后讨论了各类致事在致使性概念结构中的事件性本质及其实体化的句法表现,对所谓的“反转使役结构”作出新的分析,并借此对致事提升过程中的转喻机制作了一些探讨。第四章运用派生分析法来讨论由动结式构成的各种句式之间的关系。首先讨论汉语中七种常见句式的标记程度,从而区分基础句式和派生句式。在此基础上根据是否需要用拷贝动词来提升底层论元,将由动结式构成的基础句式:分成自由式和依存式。然后根据标记程度的高低分类描写由动结式构成的相关句式如何从基础句式逐步推导出各种派生句式,尤其是“把/被”字句的派生过程,从而构建出相关句式之间的推导机制和层级系统。接着重新考察了“把/被”字句和动词拷贝句的分布规律,并从结构上解释了两者呈规则分布的原因。最后对派生分析法这种模型的理论背景作了说明。第五章从论元结构的角度讨论不同类型动结式的句法性质差异。首先对动结式系统作出层级分类。接着根据分类原则的一致性和分类结果的普适性的要求,在讨论动词的句法性质的基础上研究宾格性、役格性、作格性、非宾格性、唯主格性这五类动结式的句法性质。然后根据汉语动结式的特殊语义关系区分出基本役格用法和派生役格用法、基本作格用法和派生作格用法。在此基础上通过“V+累”的个案分析来检讨以往研究中存在的理论问题。本章还讨论了动结式是在词库中记录还是在句法中生成的问题,提出了区分基础词库和派生词库的设想,认为这能有效地说明动结式指派论旨角色的能力和途径。最后分析了论旨阶层和使役阶层的关系,提出了扩展的论旨阶层,从而说明动结式的论元结构同样遵循论旨准则。第六章探讨动结式句法配位方式的历时演变过程。根据现代汉语句法系统中动结式论元结构整合的难易程度来推测汉语史上动结式的组合类型和发展序列,再用汉语史的事实来验证。首先描写动结式产生初期论元结构的整合情况,然后全面考察不同类型动结式的形成过程,重点分析各种类型的隔开式与非隔开式之间的关系。与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不同的是,我们认为隔开式与非隔开式之间没有发展序列上的因果关系,它们都是特定时期表达相同功能的不同句法配置形式,两者竞争的结果是隔开式最终归并到非隔开式中去。同时分析了动词拷贝式产生的句法和语义方面的动因。最后讨论了不同补语动词构成的动结式在发展时间序列上的先后,并就动结式的语法化过程提出一些看法。结语部分从形式和意义的互动关系方面进一步指出了本项研究的理论背景和理论追求,并对这种研究中所贯穿的方法及方法论作了说明。本书对动结式的句法和语义特点的研究采取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方式,并力图将共时和历时结合起来进行考察。这实际上就是在形式描写的基础上注重语言的功能研究。其分析结果对于其他句法结构的分析和解释、对于汉语复杂结构的计算机处理也有参考价值。这对于深化我们对汉语动结式的生成机制和句法、语义特征的认识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者简介

施春宏,男,1967年生,安徽青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北京大学博士,现为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在汉语语法、词汇语义和语言应用方面,已发表相关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语言在交际中规范》(2005),合著《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于根元主编,1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