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梨俱吠陀》神曲选

内容简介

1951年,我在印度国际大学和蒲那大学分别取得相应的哲学学位。次年——1952年,我从孟买乘法国邮船回国。在北京,我先后在北京大学和商务印书馆工作。1978年,我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开展印度哲学研究工作。印度哲学研究,在我国当时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中,一直是一个空白点。1983年,哲学研究所申请建立一个包括印度哲学研究在内的“东方哲学研究室”。同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批准这一申请。从此,印度哲学研究正式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之内。新建的“东方哲学研究室”设立三个研究小组:印度哲学研究小组,日本哲学研究小组,阿拉伯哲学研究小组。我荣幸被任命为首任室主任兼主持印度哲学研究小组。如何开展印度哲学研究?我认真学习了《神曲选》“导论”所引恩格斯的语录(关于印欧宗教神话研究应追溯其源于吠陀经的论述),并按这一科学方法制订印度哲学研究在四个方面开展工作的计划:一,吠陀经(《梨俱吠陀》);二,印度古代辩证思维;三,奥义书与吠檀多哲学;四,因明正理。但吠陀经与奥义书是我的重点研究课题。

作者简介

巫白慧,1919年9月出生,男,汉族,香港人,祖籍惠州,中共党员,1951年印度国际大学、蒲那大学印度哲学专业毕业,博士。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兼任国际印度哲学学会执委。学术专长为印度哲学、梵语学、佛学。1984年被印度国际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最高荣誉教授称号;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