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醒世恒言

  • 作者 [明]冯梦龙
  • 出版社 齐鲁书社
  • 出版时间 2008年4月 第2版
  • ISBN 9787533303990
  • 定价 48.00

内容简介

六经国史而外,凡著述皆小说也。而尚理或病于艰深,修词或伤于藻绘,则不足以触里耳而振恒心。此《醒世恒言》四十种,所以继《明言》、《通言》而刻也。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夫人居恒动作言语不甚相悬。一旦弄酒,则叫号踯躅,视堑如沟,度城如槛。何则?酒浊其神也。然而斟酌有时,虽毕吏部、刘太常未有时时如滥泥者。岂非醒者恒而醉者暂乎?繇此推之,惕孺为醒,下石为醉;却哮为醒,食嗟为醉;剖玉为醒,题石为醉。又推之,忠孝为醒,而悖逆为醉;节检为醒,而淫荡为醉;耳和目章、口顺心贞为醒;而即聋从昧,与顽用嚣为醉。人之恒心,亦可思已。从恒者吉,背恒者凶。心恒心,言恒言,行恒行。人夫妇而不惊,质天地而无怍。下之巫医可作,而上之善人君子圣人亦可见。恒之时义大矣哉!自昔浊乱之世,谓之天醉。天不自醉人醉之,则天不自醒人醒之。以醒天之权与人,而以醒人之权与言。言恒而人恒,人恒而天亦得其恒,万世太平之福,其可量乎!则兹刻者,虽与《康衢》、《击壤》之歌,并传不朽可矣。崇儒之代,不废二教,亦谓导愚适俗,或有藉焉。以二教为儒之辅可也。以《明言》、《通言》、《恒言》为六经国史之辅,不亦可乎?若夫淫谭亵语,取快一时,贻秽百世,夫先自醉也,而又以狂药饮人,吾不知视此“三言”者,得失何如也?天启丁卯中秋,陇西可一居士题于白下之栖霞山房。

作者简介

冯梦龙(1574~1646),中国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自号姑苏词奴,又号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别署龙子犹。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兄弟3人皆有才名,并称吴下三冯。冯梦龙少年时即有才情,博学多识,为同辈所钦服。但他自早年进学以后,屡试不中,久困诸生间,落魄奔走。万历末,他曾应邀到湖北麻城田氏家讲授《春秋》。天启元年(1621),冯梦龙宦游在外,次年因言论得罪上司,归居乡里。天启六年,阉党逮捕周顺昌,冯梦龙也在被迫害之列。就在阉党横行时,他发愤著书,完成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编纂工作和《古今谭概》、《太平广记钞》、《智囊》、《情史》、《太霞新奏》等书的评纂工作。冯梦龙关心政治,崇祯三年(1630)取得贡生资格,任丹徒县训导。五年参加复社,被尊为同社长兄。七年升福建寿宁知县。福建《寿宁府志》列他为循吏,说他"政简刑清,首尚文学,遇民以恩,待士以礼"。秩满离任后归隐乡

目录

其他版本

全部(8)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