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骨伤科基础学

内容简介

《骨伤科基础学》是中医骨伤科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确定毕业论文选题的基础理论依托。自从1985年我国开始招收中医骨伤科学硕士研究生以来,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程就一直沿袭采用本科生的教材,虽然有时在教学内容上有所补充,但不系统,与本科阶段的课程内容没有明确的界限,重复性多,内容更新率低,不能反映骨伤科学基础研究的进展,明显影响了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的更新与拓宽。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仍以教师主讲的“注入式”或学生自学为主,缺乏讨论与启发,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明显不足,也不符合中医高层次人才整体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21世纪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现实,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面对人类疾病谱与医学模式的转变,面对未来对拓宽基础知识结构人才的需求,面对今后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编写中医骨伤科学研究者的主干课程《骨伤科基础学》,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在构建《骨伤科基础学》框架时,编者本着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体现传统中医骨伤科学的基础知识,而且也要体现现代医学与骨关节相关的基础理论及研究的进展。针对目前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对该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目标、课程的体系结构、骨伤科学现代基础进展及毕业研究生反馈的信息,确定《骨伤科基础学》的具体内容。力求做到能涵盖传统中医骨伤科学基础、骨伤科学现代医学基础以及当今骨伤科学研究热点(常见病、疑难病)的基础研究等方面内容,能较全面地反映骨伤科学的基础研究学术动态与进展。《骨伤科基础学》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是传统中医骨伤科的基础知识,如骨伤科发展史与医学模式、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药物疗法等研究概况与进展;第二章主要是与现代医学有关的骨关节相关基础知识,如骨与软骨的生理与病理、骨折后的创伤解剖与周身反应等;第三章主要是骨与关节临床研究,如检查方法、临床治疗、骨折固定、骨折愈合、脂肪栓塞综合征、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周围神经损伤、四肢血管损伤及现代康复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等;第四章主要是介绍骨与关节病临床新技术的进展,如关节镜技术、微创及介入治疗、显微外科及AO、BO技术与理论等。第五章介绍骨伤科基础研究新技术,如动物模型、细胞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电镜技术、免疫组化及生物力学方法等在骨伤科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目录

在售商品

4家店有售 新书0家
50.0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