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老子译注

内容简介

《老子》书文约义丰,人誉为哲学诗,号称难读。以类似诗歌的笔法论哲理,裁章遣词殊异,跳动性大,常于无字处为曲折,玩读时犹似“诗无达诂”。因而见仁见智,各是其是。况传世已久,舛异特多,真伪即难分;且字又多殊谊,不先诂训,更难辨古谊之真,所以解人难得。溯自韩非《解老》、《喻老》以来,历代《老子》注家之众,几比于儒家《论语》。而各代政治气氛不同,汉初尚黄老之学,崇“无为”而治,后汉唯“思老氏之玄虚”,魏晋则大扇玄风,老子“玄之又玄”的真谛,谈得真玄之又玄了。往后,老子哲学的性质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以从言之异路,则代有殊见,迄至今日,仍无定论。今天,有初持唯物主义转又以唯心主义论老氏者;有说老子的形而上学的性质是混杂的;有说老子是第一个提出神秘主义的直觉主义者;也有人把老氏学说全部肢解,把《老子》书全部改编的。排除一切争论,直捷玩索原书旨趣,其对宇宙万物的探原,对人世纷繁问题的指向,《老子》的第二十五章里揭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条贯串着天地人的大法则。只要理解这一法则,结合实际问题印证,全书就未必难读了。因为老氏对待一切事物,总是告诉人要明了它们发展变化的规律。认识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循其规律行事,就合乎“道”,便没有办不了的事,可以“没身不殆”。否则“不道早已”,食恶果是咎由自取。这是全书主旨,是读这书始终必须在意的。

目录

丛书

诸子译注丛书

其他版本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