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清何绍基行书落花诗册

内容简介

同治四年乙丑(一八六五)春天,何绍基(一七九九--一八七三)来到苏州住在吴云“两罍轩”内,无官一身轻的他,已将全部精力寄寓在书法艺术上,他跋了吴氏所藏李邕《麓山寺碑》宋拓本、颜真卿《争座位》宋拓本等,江南春好,柳丝牵舫,湖镜开颜,何绍基踏春来到了金陵(南京)游玩,在回来的船上,他读了袁枚的《小仓山房诗稿》,顿觉诗兴勃发,咏落花七律十五章聊以遣兴,于是我们便拥有了这份诗稿。何绍基书法以功力精深见长,对邓石如尤其佩服,他自己说:“余甘岁时始读《说文》,写篆字。侍游山左,厌饫北碑,穷日夜之力,悬臂临摹,要使腰股之力。悉到指尖,务得生气。每著书作数字,气力为之疲茶,自谓得不传之秘。后见邓石如先生篆、分及刻印,惊为先得我心。恨不及与先生相见,而先生书中古劲横逸,前无古人意,则自谓知之最真。”(《何绍基诗文集》文钞卷五《书邓完伯先生印册后,为守之作》”和帖学派书家运腕运指的方法不同,碑学派书家更强调悬腕悬肘,使腰股之力悉到指尖,故每书数行便大汗淋漓,碑学派书家看重的是线条的古质厚重,细观如有粟米状。何绍基是这种方法论的典型代表。

丛书

历代名家墨迹传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