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滨海地下水库利用与保护

内容简介

《滨海地下水库利用与保护》在广泛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收集了大沽河流域气象、水文、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进行了室内外的渗水、弥散、吸附、降解、硝化等系列试验,实测了数千组数据,分别确定了不同含水介质的孔隙度、给水度、渗透系数、导水率、水动力弥散系数、硝化系数、阻滞系数和地表水体的耗氧系数、复氧系数等水盐参数。在上述工作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和水均衡方法,对不同水文年大沽河地下水库的地下水补给量和储存量进行了评价,确定了允许开采量和地面拦蓄工程对地下水的激发补给量;在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应用DRASTLC方法对该区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圈定了大沽河地下水的脆弱性范围,实现了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成果的集成和可视化;考虑到大沽河水流具有河流和河道型水库的双重性质和水体中污染物所发生的自然净化作用,采用河流和水库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分别确定了大沽河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水环境容量;定量研究了不同土壤剖面、不同肥料种类和不同灌溉条件下水分和氮素在双层土壤剖面上迁移-转化规律和对下水的补给通量,提出污染地下水的调控方案;根据大沽河下游咸水体分布、成因和动态变化的规律,采用地下水对流-弥散数值模型,系统分析了抽水、抽-注过程中漏斗大小、咸水体范围和下游回流量的动态变化。另外,通过室内柱状试验和批量试验,研究不同的水动力(渗透流速)和水化学(盐度、pH值和Ca2+)条件对颗粒释放的影响和释放出来的颗粒在含水介质中迁移、沉积对渗透性影响。该研究成果对于地下水库的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滨海地下水库利用与保护》适用于从事地下水科学与技术、水文与水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地质工程、土壤科学的科研人员、教师和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使用和参考。

作者简介

郑西来,男,1959年8月生,河南洛阳人。1982年在中国地质大学获学士学位,1988在长安大学获硕士学位,1997年在长安大学获博士学位。1982~1997年在长安大学任助教、讲师和副教授;1997~1999年在沈阳农业大学和德国Tuebingen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9~2004年在中国海洋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水利学会副理事长、高等学校环境厂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水资源与水环境(高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学科专家组成员、《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英文版)和《工程勘察》编委会委员。2002年被评为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近年来,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l、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40余篇(次)。出版专著3部(第一作者),主编国际议论文集1部。主要研究方向为地下水污染过程与修复技术、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海一陆界面水盐循环。

目录

在售商品

4家店有售 新书0家
80.0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