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固态表面、界面与薄膜(第6版)/材料科学经典著作选译

内容简介

《固态表面、界面与薄膜(第6版)/材料科学经典著作选译》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探讨了表面与界面的物理问题。除了探讨真正意义上的固态表面与界面的制备技术外,还重点探讨了界面的结构、振动态及电学性质的基本物理模型,也涉及表面吸附与薄膜层状生长的基本问题。由于现代微电子学的重要性,《固态表面、界面与薄膜(第6版)/材料科学经典著作选译》还特别强调了半导体界面和异质结的电学性质。在实验方面,《固态表面、界面与薄膜(第6版)/材料科学经典著作选译》的另一大特点是通过一系列“附录”的形式讲述了超高真空、电子光学、表面谱学和界面电学等表征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为读者提供了快速、全面了解现代各种表面、界面表征技术的重要信息。在早期版本中,表面和薄膜的制备,原子结构、形貌,振动态与电子输运性质以及吸附的基础知识均被论及。表面和界面的电子态、半导体空间电荷层和异质结等内容由于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纳米结构研究中的重要性也被重点论述。第六版增加了特殊的章节,重点描述界面和薄膜的集体耦合行为,例如超导电性和磁学,而磁学的讨论中又包括了巨磁阻和自旋矩传输机理等重要内容,这两部分内容在信息技术中均具有重要价值。此外还首次讨论了自旋轨道耦合对于表面态的影响,也讨论了近来研究较热的、对自旋电子学具有重要价值的拓扑绝缘体材料,专门论述了满足严格定义的自旋取向的新型拓扑保护表面态,尤其是补充了在早期版本中被忽略的一些重要的、成熟的实验技术,例如X射线衍射(XRD)、各向异性反射光谱(RAS)等。

作者简介

汉斯·吕斯,1940年出生于德国亚琛,分别于1965年、1968年在亚琛科技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博士学位。1974—1986年,先后在IBM托马斯·沃森研究中心(美国)、巴黎大学(法国)、艾克斯一马赛大学(法国)、摩德纳大学(意大利)作为客座科学家和访问学者工作。1980年,获得物理学教授职称,2000年,同时成为亚琛科技大学的电子工程学教授。1988年,担任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生物/纳米系统研究所主任。2006—2007年,同时担任于利希研究中心关键技术部主任。由于在新型半导体纳米结构领域独特的贡献,获得德国真空技术学会的鲁道夫·雅克尔奖;此外,凭借在德国一斯洛伐克科技合作中的贡献,获得斯洛伐克科学院纪念奖。由于他杰出的科学工作以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科书Solidsurfaces,InterfacesandThinFilms的出版,被授予法国上阿尔萨斯大学荣誉博士称号。研究方向主要是半导体界面和纳米结构物理学以及量子电子学等领域。

目录

丛书

材料科学经典著作选译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