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大庄严论经注译与辨析(上下)(精)/佛教比喻五经诠释集成

内容简介

《大庄严论经》共十五卷,相传为印度马鸣造,后秦(384―417,又称姚秦,是十六国时期羌人贵族姚苌建立的政权)时期的鸠摩罗什译。又称《大庄严经论》《大庄严论》《大庄严经》。共九十篇譬喻故事,以佛陀本生、善恶因缘、譬喻、寓言和史传故事为主要内容,是研究公元前佛教义理和修行实践的重要经典。为历代大藏经收录,在敦煌遗书中也有收藏。有关作者、译者学术界有不同说法。罗什译出经典数量,说法也不一,现存鸠摩罗什译场所出经典,共有三十九部,三百一十三卷。从所译内容上来看,他第一次系统介绍了佛教大乘缘起性空学说。从翻译学角度来看,他的译文将意译与直译相结合,变朴拙为通畅精美、易于理解,为义学领域开拓了发展空间。他的汉译特征被后世尊为“旧译”。

作者简介

荆三隆,1955年出生于西安,1979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师从高杨教授研习印度佛学。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主持传统思想文化研究所的工作。兼任长安佛教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撰著、合著佛学著作十九部(在台湾再版两部),参撰、参编其他专业著述及教材三十余部,发表佛教论文四十余篇。主持过国家、教育部、省、市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以及教育部教改项目。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