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对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全书共十四章,第一章至第三章从理论上阐述了农业产业融合的内涵、农业产业融合的类型以及农业产业融合的动因与形成机制。第四章以北京为例,梳理了北京农业产业融合的发展历程与探索路径。第五章基于投入―产出表,分析了农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度。第六章和第七章构建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指数,并对北京农业产业融合进程进行了评价。第八章至第十章围绕农业产业融合的核心问题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分析了不同融合路径中的利益联结主要类型及利益分配。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重点分析了农业与旅游产业、教育产业、信息产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探索实践,为推动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挖掘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陈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都市农业发展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农业产业融合、农业新业态、合作经济、农业政策分析等。主持“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育路径与政策建议”“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的路径与建议”“北京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等课题20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等项目课题13项,公开发表论文23篇,出版著作5部,获得农业部软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北京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等奖项9项。陈俊红,博士,国家注册(投资)咨询工程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三农”问题研究和农业工程咨询。研究领域涉及都市型现代农业、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现代种业等。主持和主要完成科研课题30项,主持和参加农业工程咨询项目30项,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7部。获得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1项,北京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1项。龚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科技政策、农村发展问题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主持“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社会排斥问题研究”“北京市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效应评估研究”等课题1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等项目课题25项,出版著作10部,在《农业经济问题》《农村经济》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1篇,获得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等奖项共7项,参与编写和起草多项发展规划及政策文件。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