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妙峰山庙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内容简介

以碧霞元君信仰为核心的京西妙峰山庙会不仅是京畿一带乃至整个华北地区民众的信仰中心,也是近百年来中国民俗学的圣地。四百年来,京城内外的香会、香客在碧霞元君信仰的感召下,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这半个月时间内,自发地从四面八方前来朝顶进香,并由此形成了妙峰山庙会独具特色的香会文化、香道文化、茶棚文化等民间信俗文化。本书以女神信仰为起点,剖析了明清以来华北地区碧霞元君信仰广为流传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宗教心理因素,碧霞元君的神格定位不再是虚幻缥缈的天界神灵,她乃是从现实社会中走出的、与信众心心相通的慈善老母,这一神格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于神灵的心理需求。对她的一切崇拜与信仰都是基于这样的心理而形成的。不仅如此,近百年来中国几代民俗学者前赴后继对妙峰山庙会的考察与研究,又使这里变成了民俗学研究者心目中的“朝圣地”。在双重“圣地”光环笼罩下的妙峰山,究竟该如何定位?非遗保护语境下,该如何看待妙峰山庙会的民俗信仰?这些都是本书想要思考的问题。

作者简介

翟风俭,宗教学硕士,现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要从事宗教艺术及宗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保护及理论研究工作。曾参与策划并实施了“海峡两岸佛道音乐精粹展演”、“宗教在中国”专题片筹措及拍摄、“天籁之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选萃专场演出”、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良辰美景”系列演出(2010-2019)、“中国目连戏展演”等重要活动。主要著作有《中国基督宗教音乐史(1949年前)》《田青年表》《中国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研究》(合著)等,主要论文有《城市里的农村移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危机》《从“草根”到“国家文化符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命运之转变》《从五台山佛教音乐的传承谈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罪与希望——莱茵霍尔德•尼布尔关于罪的学说评述》《中国基督教音乐的理论研究评述》《从赞美诗的编译与创作看中国大陆新教圣诗的本色化历程》《1949年以后中国新教圣乐的发展》等。作为主要成员参与课题有《宗教艺术基础数据库》《中国佛教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保护现状及对策》《中国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一带一路”与佛教文化遗产保护》。此外,还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编纂《田青文集》(9卷)。

目录

在售商品

24家店有售 新书21家
32.86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