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分六化,每化为一卷,即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每化又分若干章,共一百一十章。主要运用道教哲学思想和儒学伦理观念,以类推比附的手法,从事物的变化中,阐述修道成仙的思想,探寻社会治乱的因由,指出实现太平治世的道路。《化书》本齐物以言“道化”,本虚无以言“术化”,本无为以言“德化”,本道德以言“仁化”,本税多民饥以言“食化”,三宝之一为俭,本之以言“俭化”。每化多先例举自然现象如蛇化为龟,雀化为蛤之类,从中分析哲理,以明超生脱死及修身持世之道。此即所谓“君子体物而知身,体身而知道”之意。《道化》、《术化》两卷,主要论出生死、入神化之道,为本体观、自然观;《德化》、《仁化》、《食化》、《俭化》四卷,主要论修身治世之道,属政治观、伦理观、修养观。《化书》以“化”为名,以万物变化之道而立论,认为化之不间,如环之无穷,皆出之于道,而以虚无为体。他列举老枫可化为羽人,朽麦可化为蝴蝶,贤女可化为贞石,山蚯可化为百合,有情无情,皆可相互转化。修道之要,唯在师无志虚,无心合道,以神使形。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一有无,一死生,一情性,一内外,无实无虚可与道俱。如此则得天地之纲,知阴阳之房,蜕五行,脱三光,召阴阳,役五行,乃至别构天地,重作日月,无所不化。其论帝王之道,以道德仁义为本,认为五常之道皆出于一。君有奇智,则天下不臣,有赏罚之教邪道进,有亲疏之分则小人入。唯行仁义中正,能无忧无害。其论含为民之本、民之急乃至食为五常之本。尚俭均食,则黔黎相悦,仁义自生,天下自治。对使民饥之统治者,则极度力抨击之,认为此乃不平之甚,不义之甚。其谓守一道,莫过于俭,俭乃救世之要道,理想的政治。《化书》有关物化顺逆的描述,为道教内丹反还说提供了哲学依据,在中国思想史和内丹理论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此后道教将其列为重要教材,与四子真经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