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北海公园、圆明园、颐和园等古代皇家园林的兴建、毁修和现存状况及其景观风光、人文内涵和历史意义。精彩内容:北海公园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景山西侧,在故宫的西北面,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是我国古代的皇家园林。这里早在辽、金、元时已经开辟,明、清时辟为帝王御苑,是我国古老、完整、具综合和代表的皇家园林之一,也是我国保留下来的悠久的皇家园林。北海公园内亭台别致,游廊曲折。全园以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为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富有浓厚的幻想意境彩。这里水面开阔,湖光塔影,苍松翠柏,花木芬芳,亭台楼阁,叠石岩洞,绚丽多姿,犹如仙境,素有“仙山琼阁”的美誉。初建的辽金元时期传说,浩瀚的东海上有三座仙山,分别叫作蓬莱、瀛洲和方丈,山上住着老的神仙。秦始皇统一我国之后,曾派方士徐福前往东海寻找不死药,可是一无所获。到了汉朝,汉武帝也做起了死之梦,可寻找仍然没有结果,于是下令在长安北面挖了一个大水池,名“太液池”,池中堆起三座山,分别以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命名。自此以后,历代皇帝都喜欢仿效“一池三山”的“神仙形式”来建造皇家宫苑。似乎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像“神仙”一样老。永定河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流经内蒙古、河北,经北京转入河北,在天津汇于海河至塘沽注入渤海。永定河河道南迁之后,留下了一片原野和池塘,水中有岛名为“瑶屿”。地势像极了“一池三山”的模式,遂成为历代皇室看中的宝地。93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建都燕京后,在城东北郊的白莲潭建立了“瑶屿行宫”,因开挖湖泊堆积泥土,渐形成了水中岛屿,称为“圆砥”。据辽史记载:西城巅有凉殿,东北隅有燕角楼、坊市、观,盖不胜书。洪武北图经中记载“琼华岛辽时为瑶屿”,都可以证明“瑶屿行宫”的存在。金国灭辽国后,改燕京为“中都”。金国海陵王完亮在1150年,也是天德二年扩建了“瑶屿行宫”,增建了“瑶光殿”。1163年至1179年间,金世宗完雍仿照北宋汴梁的艮岳园建造了琼华岛,并从“艮岳”御苑运来大量的太湖石砌成山岩洞,在中都的东北郊以瑶屿为中心,修建了大宁离宫。又将挖湖的泥土用以扩充琼华岛和圆坻,在琼华岛上建造广寒殿的同时,在圆坻上也建起了一座殿宇,和广寒殿遥遥相对。从这个时候开始,以瑶屿为中心的一片区域逐渐形成了皇家宫苑的格局。当时,把挖“金海”的土扩充成岛屿和环海的小山,岛称“琼华岛”,水称“西华潭”,并重修了“广寒殿”等建筑。1260年,忽必烈在开即位,做了蒙古汗国的第五任“大汗”。由于向南夺取南宋江山的需要及向北控制蒙古各部的方便,忽必烈接受亲信霸突鲁和刘秉忠的建议,决定在原金中都之地建都。因金中都已于1215年被蒙古军队摧毁,忽必烈采纳太保刘秉忠的规划,选择以金中都东北郊外的大宁宫为中心建立新都。新都建成之前,忽必烈经常住在大宁宫。在建设元大都期间,曾在永安寺遗址中残存的“释迦舍利之塔”塔基下,发掘出一座石函,石函中有一小铁塔,铁塔中有一铜瓶,瓶中存有释迦牟尼佛舍利20粒。更为奇特的是,瓶底还有一枚铜钱,钱上铸有“至元通宝”4个字。忽必烈闻知后大为高兴,因为他的年号是“至元”,而100多年前埋入塔基的铜钱居然已有“至元”的年号,这岂非天意昭示,他这个“至元皇帝”确系真命天子吗?加之忽必烈制定的国策是“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圣物佛舍利的出现,更有利于推行“以佛治心”的国策。另外,忽必烈自己也是信徒,他尊奉藏传高僧八思巴为“帝师”,接受过八思巴举行的“金刚灌顶”仪式,他希望借助佛的法力江山永固,当然也是在借崇佛来强化西藏对朝廷的归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