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人类文明的结构:社会世界的构造

内容简介

约翰·塞尔是一位富有创造力、爱争辩的思想家,他塑造了我们思考心灵和语言的方式,在思想方面,当今很少有哲学家比他更为重要。我们如何创立社会实在,如货币、财产、政府、婚姻、证券市场和鸡尾酒会这样的实在,塞尔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制度性事实仅仅因为我们认为它们存在才得以存在,而且它们是客观地存在,这就是塞尔在《人类文明的结构》中要处理的悖论。此前,他写了《社会实在的建构》一书,在《人类文明的结构》中,塞尔延续了在这一前期著作中开创的思路,准确地界定了语言在整个“制度性事实”创建中的作用。他的目标是要表明心灵、语言和文明如何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所描述的物质世界的基本事实的产物。一种重复不断的语言运作如何用来创立和维持复杂的人类社会制度结构,塞尔对此进行了解释。制度为创设和分配权力关系服务,权力关系所不在,通常还是形的。通过提供将人类文明结合在一起的黏合剂的形式,这些权力关系能激起人类的各种行为。塞尔随后表明了其解释是如何跟人类理性、意志自由、政治权力的本性和普遍人权的存在联系在一起的。机器人能否拥有制度?制度背后的暴力威胁为何如此常见?他在其论述的过程中解答了这些问题;对于使用语言的人类而言,塞尔否认了存在“自然状态”这种事情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约翰·塞尔(JohnR.Searle,1932—),当今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1932年出生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1949—1952年就读于威斯康星大学,1952年获得罗兹(Rhodes)奖学金赴牛津大学学习,师从牛津日常语言学派主要代表、言语行为理论的创立者奥斯汀(J.L.Austin)。1959年学成返美,一直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现任心灵哲学和语言哲学斯拉瑟讲座教授(SlusserProfessor)。他已出版《言语行为——论语言哲学》(SpeechActs:AnEssayinthePhilosophyofLanguage)、《表达与意义——言语行为理论研究》(ExpressionandMeaning:StudiesintheTheoryofSpeechActs)、《意向性——论心灵哲学》(Intentionality:AnEssayinthePhilosophyofMind)、《心灵的再发现》(TheRediscoveryoftheMind)、《社会实在的建构》(TheConstructionofSocialReality)等18部著作。文学平(1973—),哲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从事现代西文哲学研究。盈俐(1972—),文学硕士,西南政法大学讲事,从事语言学研究。

目录

丛书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其他版本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