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金融博士论丛(第16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导、监管与防范研究

内容简介

对于人类金融史上大大小小的历次危机,对于危机理论,从事金融理论研究的人们的研究热情从未减弱过。而对于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之前的视角均认为金融危机的原因是由单一风险、单一市场引发而来进而大规模扩散的,尚缺乏整体性的梳理和研究。在20世纪20年代爆发美国“大萧条”后,关于金融理论特别是金融危机理论的研究呈现空前繁荣,特别是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持续数十年的大论战,使得人们对金融危机从发生到传导扩散再到形成危机,直至危机的救助和后续治理进行了深入研究,逐步形成了金融危机研究的系统性理论,并于20世纪80年代形成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理论探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出现经济滞胀,日本、德国的高速发展以及欧洲的整体复苏使得美国世界霸主地位不再稳固,日本也于“广场协议”签订后出现了“失去的十年”,但整体而言,全球经济金融仍然处于繁荣时期。即使后来的美国网络泡沫的破裂,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看似也波澜不惊。因此,对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究还仍处于提出阶段,相关防范的宏观审慎监管也由于全球经济金融呈现出看似平静的局面,而并未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在时间转至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转化为全球金融海啸后,持续平稳增长、发展数十年的全球经济大厦似有轰然倒塌之势,连曾经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惊呼危机为“百年一遇”,系统性金融危机在这一背景下再次进入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视野并得到了深入研究。笔者恰逢此时攻读博士,故也将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自己博士论文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并发现在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整个过程中,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处于关键性位置。具体对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究思路为:第一步为探寻已有研究成果;第二步为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本次危机的具体情况,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理论界定;第三步是探讨金融危机中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实际情况,从实证角度对系统性金融危机进行研究;第四步是对历次危机中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具体表现进行案例分析,探讨系统性金融风险中位置最重要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在危机中可发挥的作用;第五步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诱因与传播进行归纳性研究;第六步为在全球和各国监管改革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寻金融海啸后国际金融改革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第七步是对作为应对、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重要手段的宏观审慎监管进行研究;第八步为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风险预警防范体系进行研究。《金融博士论丛(第16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导、监管与防范研究》尽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了整体性、全面的研究,并最终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究落脚点放于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风险的预警与防范之处。但客观地说,在研究的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笔者仅希望自身的研究能够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全球研究有所贡献,对金融危机的未来防范理论发展尽到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

王大威,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现供职于中国民生银行。主要研究领域:银行风险管理、宏观经济、小微金融。

目录

丛书

金融博士论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