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新史学(第二辑):布罗代尔的遗产

内容简介

布罗代尔是孤独者,也是众人膜拜的对象。说其孤独,是因其强调要克服存在于社会科学中的分割,实行一个普遍的大联合,但时至今日,似乎还不够成功;说其风骚,那是因为他太过成功,吸引了太多眼光,让人难以超越,世界各地都可以感受到他的冲力。布罗代尔的史学思想与方法影响巨大,他的总体史观与长时段观念不仅成为年鉴学派的支柱性理论,而且超越了学科本身,对人文学科诸领域都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布罗代尔爆冷门,美国历史学领袖之一——早期近代欧洲史专家加莱特·马丁利(GarrettMattingly)觉得挺高兴,但也并非全无微词。虽然他承认该书是“巨大的”、“厚重的”、“感人的”以及“深刻刺激性的”,但仍认为该书在概念和技巧之间并不平衡。马丁利对布罗代尔对“传统史学”的描述以及布氏对“新(‘势不可挡的法国的’史学”的赞美略微有点恼怒,他发现第三部分(最明显地接近传统的,但对他而言也许仍是最重要的)乃是“令人失望的”和“马马虎虎的”。此外,布罗代尔让法国人直面他首选的地域,该意向是有倾向性的:因为布罗代尔通过夸张那被推断描绘和强制延伸出来的“潮湿的撒哈拉荒野”,“轻视了”这个“大海本身”。作为费弗尔的门徒,布罗代尔对航运和航海都有更好的理解,他本来人被迫“修正(他的)许多结论”(Mattingly,1950:351—359)。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们对布罗代尔的杰作回应极少。和他的同事贝林一样,哈佛大学的知识史专家斯图尔特·休斯(H.StuartHughes)重申了这种否定。他认为该书不值得列入布洛赫—费弗尔计划(Bloch-Febvreproject),断然拒绝接受它;这《新史学·第二辑》因为“枝蔓横生没有主干”,缺乏“清晰可辨的核心线索”,是难以理解的,并且对欧洲史研究没有重大的影响(Hughes,1968:58)。

作者简介

陈恒,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耿相新,男,1964年6月生,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全国优秀出版社大象出版社总编辑、中共大象出版社支部书记。自1988年以来,耿相新同志策划、责编、主编的图书9次获得国家级大奖,11次获得省级奖。获国家级大奖的9种分别为:2004年责编的《邓小平手迹选》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特别奖;2004年主编的《寻根》杂志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3年责编的《朱仙镇木板年画》获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二等奖;2003年策划的《中国边疆通史丛书》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2年策划的《中国边疆经略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2002年主编的《寻根》杂志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社科重点期刊奖;1994年责编的《安阳殷墟青铜器》获1992-1993年全国古籍优秀图书奖;1992年责编的《中国史书目提要》获1988-1991年全国古籍优秀图书奖;1992年责编的《中国儒学史》获1988-1991年全国古籍优秀图书奖。此外,2005年责编的《天边的彩虹》获“中国最美图书奖”。耿相新总编是河南省唯一同时获得国家级三大奖的出版工作者。

目录

丛书

新史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