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羊城鸿踪:关于这座城市的史迹/广州文史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羊城鸿踪:关于这座城市的史迹/广州文史研究丛书》是一本关于广州历史的散文集。书名《羊城鸿踪》中的“鸿踪”二字借鉴于下面这首古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写给他弟弟苏辙的一首诗,诗名为《和子由渑池怀旧》。在这首诗中,东坡先生把人类活动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比喻为飞鸿落地觅食时在泥泞雪地上留下的爪痕。东坡先生的这个比喻再恰当不过了,今天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苏东坡先生曾经到过广州,就是因为他一千多年前曾经在这里留下过痕迹。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年迈的苏东坡来到广州,尽管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他在广州待了多久,也不清楚他在广州都做了些什么事情,但有一件事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他曾经到广州城内著名的佛寺“净慧精舍”礼佛并应邀为寺院题字。他见寺内六株古榕参天,便欣然写下“六榕”二字。770余年之后,到了清朝同治年间,这座寺院就因为苏东坡写的这两个字而更名为“六榕寺”。按照苏东坡在《和子由渑池怀旧》诗文中的比喻,他当年在广州写下的“六榕”二字及后来寺院因此而更名的这段佳话,大概也可以称为是他老人家印记在广州这块土地上的“指爪”吧?苏东坡信奉佛教,是一位在家修行的居士,他的这首诗寄托了他对人生的领悟,有人称它为“禅诗”。比他早生了近400年的另一位著名诗人张若虚在他那首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中对人生的短暂也发出过类似的感慨,他写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确实如此,在川流不息的永恒的时空中一代又一代的人类都不过是一批接一批的匆匆过客,就好像是那一掠而过的飞鸿,每一代人都会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他们的“指爪”,就连大自然也会在时空中刻下岁月的年轮。在广州这座古老城市的地上、地下,留存了太多的古建筑、古遗址和古文献,均可视为是前人留下的“指爪”或“鸿踪”,它们是历史的见证,在它们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有关这座城市的历史故事。长期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却往往对它们熟视无睹,知之甚少。

作者简介

刘东升,当过知青、工人、国有工业企业管理干部和地方****公务员,先后在广州市政府、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等多个部门任职,曾当选为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数十年来以书为伴,攻读不辍,涉猎广泛。在职期间,结合工作实践陆续在全国性报刊发表了数十篇业务研究专论。退休之后,担任广州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先后撰写出版了《炎黄文化研究丛书》一部五卷、《易经浅译》一部三卷,共计80余万字。这两部书被国内多家图书馆和欧美诸国30多所大学图书馆及汉学研究机构收藏。2015年撰写出版了《广州文史研究丛书》的第一辑《穿越广州》和第二辑《梵圣和鸣》,本书为第三辑。

目录

丛书

广州文史研究丛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