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中国电影记忆与国家形象建构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在继承性与超出性中寻找着体现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的途径,电影叙事为建构民族个体记忆和实现自我身份认同提供了多维空间,在不断建构着中国影像的主体性话语系统,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符码系统经历了碰撞融合之后,对本民族的身份与文化认同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历史文化积淀下的情感体认铸就了民族的价值意蕴内核,在民族个体心理动机下,由具体的影像文本转化为自我想象与价值沉淀,以艺术表达、审美叙事、影像阐释等方式进行符号转化,呈现富有历史感的文化意识与文化精神,实现对民族与人类命运的探寻。而21世纪以来的国产电影,大多具备在想象中进行文化反思与人性追问的特质。尤其是在全球化的文化逻辑驱使下,各民族都开始竞相展示以本土价值主体、文化主体、政治主体等为主的文化秩序与观念形态,更加需要保持文化的自主性而不被纳入所谓主流话语与价值系统,这其实也是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根本性存在。而从文化存在角度来看,影像建构的历史记忆似乎比其他形态更能够承担起建构民族文化记忆的某些功能。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李娟,女,汉族,祖籍山东济南,中国共产党党员,1975年6月出生。现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副社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与电影文化研究,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文艺报》《中州学刊》《郑州大学学报》《广西社会科学》《中华文化论坛》等发表专业学术文章50多篇,参与出版著作3部,曾经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获得河南省优秀文艺成果奖、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获得河南省青年理论宣讲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目录

丛书

中原学术文库﹒青年丛书

在售商品

18家店有售 新书5家
140.0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