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黄钟大吕-中国古代和十六世纪声学成就

内容简介

中国三千多年的音乐声学,源远流长,乐律文献史料丰富。系统地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声学,并对不同文明中的声学发展和成就,作出适当的比较和评价,是世界科技史、音乐文化史不可或缺的重大课题。然而,多数现代读者所感受的音乐知识,基本是起于西方18世纪的古典音乐和近代的电子音乐,其中潜移默化占主导地位的,似乎就是西方近代的声学成就。更有甚者,由于西方史学家对中国科学技术(包括声学)发展史存在偏见,导致古代中国的音乐声学成就,不仅在西方没有得到适当的评价,就是在近代中国,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黄钟大吕:中国古代和十六世纪声学成就》以原始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为依据,系统地分析古代中国在声学和律学方面的成就,并驳斥了西方学者的种种误解和偏见。《黄钟大吕:中国古代和十六世纪声学成就》致力于证实,古代中国的三分损益律制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用五度生律而没有最大音差问题的十二律体系。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已经推算出十二半音纯律体系。即使是等比律,这个欧洲主调体音乐内主要律制体系,也首先出现在16世纪的中国。《黄钟大吕:中国古代和十六世纪声学成就》列举大量事实,描述古代中国辉煌的声学实践。例如,率先成功地实施律音的标准化;利用钟的双音特性,首创超出五个八度音域的演奏乐器;根据“管短气宽”的实验结论,进行律管管口校正等。

作者简介

程贞一(Chen[Joseph]Cheng-Yih),1933年出生于南京。美国圣母大学物理化学博士,1961年任美国布鲁克黑文国立实验室副研究员,1965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员(fellow),1966年任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物理学终身教授。长期从事研究量子碰撞理论,首先用法捷耶夫方程解电子氢原子三体散射问题。在分子振动能级激发、共振散射、分子结构和能量转移方面取得成果。曾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讲师,美国联合天体物理研究所(JILA)访问学者,北欧理论原子物理学研究所(NORDI-TA)访问教授,清华大学(台湾)特约讲座教授,阿根廷原子中心南美多国物理规划访问科学家。发表100余篇物理学专论。除活跃于物理学领域外,他曾在美国于1988年举办日本细菌战国际研讨会,1986年举办国际中国科技史研讨会。任1988年第五届中国科学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2001年第九届中国科学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之一。1980年在扣州大学开设中国科技史课程(UCSD中国开究170),授课24年。他还担任“为公东亚斗技史丛书”主编。

目录

丛书

哲人石丛书

在售商品

23家店有售 新书7家
130.0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