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东昆仑那更银矿岩浆演化与成矿过程的矿物微区技术示踪(精)/中南大学地球科学学术文库

内容简介

贫晶体和富晶体的火山(碎屑)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且密切共生,其中贫晶体端元通常被认为产生于晶粥体的熔体抽取过程。然而形成富晶体端元的岩浆由于黏度大且流动性差,其从岩浆储库的活化迁移机理一直是火成岩岩石学的难点。东昆仑那更地区密切共生的贫晶体流纹岩、富晶体英安玢岩(次火山岩相)和富晶体流纹英安岩是解决此科学问题的理想天然实验室。因此,本书以那更(次)火山岩为研究对象,以锆石原位微区U-Pb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为主线,结合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组成分析以及MELTs-Excel程序模拟等,揭示了那更(次)火山岩的岩浆来源及其相互之间的成因联系,初步查明了富晶体流纹英安岩的晶粥再活化形成机理。此外,矿物交代反应(溶解-再沉淀与固态扩散)在多种类型热液矿床中有大量报道,然而母矿物与子矿物之间的元素迁移过程以及不同类型交代反应的银富集机制尚不明晰。因此,本书还对东昆仑那更银矿不同世代黄铁矿和白铁矿的结构特征、原位微区主、微量元素与硫同位素组成开展了研究,揭示了含矿热液流体活化未完全固结(冷存储)晶粥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固态扩散机制可以发生于存在流体的低温环境,并且比溶解-再沉淀机制更高效地富集银等金属元素。本书对利用矿物演化微区分析技术揭示大陆地壳演化、示踪岩浆房过程及解析成矿作用过程提供了技术示范和参考借鉴。

作者简介

陈晓东,男,1988年出生,博士,中南大学博士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流动站)。主要从事金银多金属矿床的矿产勘查和岩浆演化与成矿过程的研究工作。主持并参与多个青海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在ChemicalGeology、OreGeologyReviews、《地质论评》《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0多篇。

目录

丛书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学术文库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