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竺可桢全集(第9卷)

内容简介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9卷,收录1944—1945年的竺可桢日记。1944年,同盟国军队在世界战场上处于反攻阶段,中国人民已经看到了抗战胜利的曙光。浙江大学,除了在这一年年末因日军自湘入桂迫黔遭遇了一场突发事变造成的危局之外,总体上说是在战争困境中保持着继续崛起的势头。当时主持中英科学合作馆的李约瑟,曾于4月和10月两次访问浙大,他给出了这样的评语:“浙江大学是与在昆明的著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齐名的学术机构,可能在中国的大学中排名最高。”1944年5月,竺可桢推荐由赵九章出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代所长。从此,他得以放心倾力于浙大校务,中国现代气象科学事业由此进入了以动力气象学为主导的新阶段。他在日记中写道:“物理为气象之基本训练,日后进步非从物理着手不行,故赵代所长主持,将来希望自无限量。”同月,竺可桢在《思想与时代》杂志上发表了天文学史方面的力作——《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论证二十八宿最早起源于中国,此文大致平息了百余年来国际学术界有关这一问题的争论。1945年8月11日凌晨,传来抗战胜利消息,欣喜若狂的浙大学生曾把竺校长高高抬起以示庆祝。竺可桢开始部署在杭州接收校产事宜。在重庆参加全国教育善后会议之后,他飞赴南京、上海和杭州,为气象研究所和浙江大学的复员重建做准备,并在杭州主持了浙江大学的开学典礼,报告“八年来之经过情形”。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中国现代气象学、地理学的一代宗师,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社社长、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在气象学与气象事业、地理学与自然资源考察、科学史、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研管理和诸多科学文化领域皆有杰出贡献。

目录

—  END  —